1.4-微粒的波粒二象性.ppt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主讲:朱祥荣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第一章绪论微粒的波粒二象性

21.德布罗意假设(de-Broglieassumption)玻尔理论所遇到的困难说明探索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迫切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1924年德布罗意(de-Broglie)在光有波粒二象性的启示下,提出微观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说即德布罗意假设。德布罗意§1.4微粒的波粒二象性

3德布罗意当年向巴黎大学理学院提交的博士论文中提出:在光学上,比起波动的研究来,过于忽略了粒子的一面;在物质理论上,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误,是不是我们把粒子的图象想得太多,而过于忽略了波的图象。指出一切物质粒子(原子、电子、质子等)都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粒子性,在另一些条件下体现出波动性。德布罗意关系自由粒子具有波长频率能量动量§1.4微粒的波粒二象性

4德布罗意波讨论:能量为E的自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微观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描述例如:自由粒子的能量和动量为守恒量,与它相联系的波是频率和波矢都不变的平面单色波:§1.4微粒的波粒二象性

52.德布罗意假设的实验验证德布罗意波1924年提出后,1927-1928年由戴维逊(Davisson)和革末(Germer)以及汤姆逊(G.P.Thomson)的电子衍射实验所证实。θ法拉第园筒入射电子注镍单晶戴维逊-革末实验§1.4微粒的波粒二象性实验结果散射电子束的强度随散射角而改变,当取某些确定值时,强度有最大值。?是电子的波长,是衍射原子平面间的距离。是入射电子的方向与原子所处平面的夹角,是整数。由此算出的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德布罗意关系结果一致。

6§1.4微粒的波粒二象性电子不仅在反射时有衍射现象,汤姆逊实验证明了电子在穿过金属片后也像X射线一样产生衍射现象。戴维逊和汤姆逊因验证电子的波动性分享193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汤姆逊1927电子狭缝衍射图

文档评论(0)

VIV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