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产褥期疾病妇女的护理-妇产科护理学(第3版)PPT课件 .pptx

产褥期疾病妇女的护理-妇产科护理学(第3版)PPT课件 .ppt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产褥期疾病妇女的护理

产褥感染12产褥期抑郁症C目录ONTENTS

第一节产褥感染

一、产褥感染与产褥病率产褥感染(puerperalinfection)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产褥病率(puerperalmorbidity)指分娩24h以后的10d内,每日测量体温4次,每次间隔4h,有2次体温≥38℃。产褥病率常有产褥感染引起,但也可由生殖道以外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急性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血栓性静脉炎等原因所致。

二、护理评估(一)生理评估1.病因(1)诱因。(2)病原体。需氧菌:链球菌、杆菌、葡萄球菌。厌氧菌:革兰氏阳性球菌、杆菌属、芽胞梭菌。支原体与衣原体。(3)感染途径: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

2.健康史评估孕产史、用药史、本次妊娠情况及分娩全过程。评估卫生习惯及卫生状况。评估有无诱发因素。

3.临床表现发热、疼痛、异常恶露是产褥感染的主要症状。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子宫感染。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血栓性静脉炎。脓毒血症及败血症

4.相关检查血、尿常规及血清C反应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8mg/L有助于早期诊断。病原体检查: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病原体抗原和特异性抗体检测可快速确定病原体。影像学检查:B型超声、CT及磁共振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

5.处理原则清除感染灶、抗感染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支持疗法。抗生素治疗。胎盘、胎膜残留处理。抗凝治疗。手术治疗。

(二)心理-社会评估是否存在沮丧、担忧、失落、内疚、焦虑等不良情绪。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是否良好。

三、常见护理诊断/问题体温过高与产褥感染有关。急性疼痛与产褥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有关。焦虑与疾病引起的不适和母子分离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半卧位或抬高床头利于恶露引流。(二)心理护理鼓励产妇倾诉心中的不安,提供心理支持。(三)缓解症状的护理会阴护理。配合治疗。

(四)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卫生知识宣教。出院指导。

第二节产褥期抑郁症

一、概述产褥期抑郁症(postpartumdepression,PPD):是产褥期精神障碍的一种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悲伤、沮丧、失眠、疲劳、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产褥期抑郁症严重影响产妇身心恢复、破坏家庭功能,并对新生儿认知能力和行为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

二、护理评估(一)生理评估1.病因内分泌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产科因素。遗传因素。

2.健康史产妇有无精神疾患病史及家族史。产妇性格特征。孕期有无不良生活事件发生、本次。妊娠及分娩经过是否顺利。新生儿健康状况。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

3.临床表现通常在产后2周内发病。情绪改变。自我评价降低。创造性思维受损。对生活丧失兴趣。轻生或伤婴倾向

4.相关检查产后进行自我问卷调查有助于早期识别产褥期抑郁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postnataldepressionscale,EPDS)。产后抑郁筛查量表(postpartumdepressionscreeningscale,PDSS)。

5.处理原则心理治疗:个性化心理辅导。药物治疗:适用于中重度患者及心理治疗无效患者。

(二)心理-社会评估评估产妇行为方式、情绪变化。评估产妇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支持系统。评估母婴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情况等。

三、常见护理诊断/问题应对无效与产妇的抑郁行为有关。自我认同紊乱与自我评价降低有关。家庭运作过程失常与无法承担家庭角色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环境、饮食、睡眠情况等。(二)心理护理鼓励产妇表达内心。积极的自我评价。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

(三)用药护理观察用药疗效,加强药物管理。(四)提供预防措施

谢谢观看

文档评论(0)

youmeu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执业医师持证人

文档随时下架,尽快下载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2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执业医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