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pdfVIP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测试题

(含答案)

A必备基础巩固

题1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周郑交质”的历史典故描述的是周平王东迁后,与郑国关系逐渐恶化,以致后来发生了

郑庄公与周平王互相交换太子作为人质的事情。这直接反映出春秋时期()

A.列国纷争B.周王室衰落

C.华夏认同D.百家争鸣

2.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盛行。各国常常“以邻为壑”,破坏他国的水利设施,造成灾害。战国

中后期的人们普遍要求结束战乱,去除那些人为的灾害。这表明()

A.统治者重农意识淡薄

B.战争的残酷性有所减弱

C.水利决定战争的成败

D.统一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题2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3.(2024江苏徐州期末)《管子》记载:“良田不在战士(不赏给战士),三年而兵弱“甲兵

(军事)之本,必先于田宅(农业生产)o这些主张()

A.适应了兼并战争需要

B.不利于小农经济成长

C.有利于缓和土地兼并

D.标志土地私有制确立

4.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产生了金属货币,并且得到了不断的推广和发展,出现了逐渐

取代贝币等实物货币的趋势。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大发展

B.分裂割据的变局

C.铸造技术日渐成熟

D.统一进程的加速

5.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变革,如商鞅变法,推行“废井田,开阡陌“授田

于百姓,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李悝在魏国推行变法,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

授予官职和爵位。据此可知这些变革()

A.促进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转型

C.使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解体

D.土地制度成为变革核心

题3孔子和老子

6.孔子认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得乎

丘民而为天子”的主张。这反映了儒家在政治上主张()

A.以民为本B.礼法并用

C.无为而治D.教化民众

7.下图名为“孔子问礼于老子”o两人如果探讨社会问题,他们会在下列哪个方面有同感

()

A.面对现实大胆革新

B.为新兴地主阶级呐喊

C.高度评价西周的制度

D.不满当时的社会秩序

题4百家争鸣

8.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仁政”主张。孔子和

孟子的思想和主张()

A.深受当时统治者的推崇B.体现了民本思想

C.均记述在《论语》一书中D.借鉴了道家思想

9.战国时,杨朱提倡“重生”“贵己,墨翟提倡“兼相爱,有一位思想家对他们进行批

判,认为“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O这位思想家应

该属于()

A.法家B.儒家

C.道家D.农家

10.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宣扬礼乐文明;法家希望通过法律的手段达

到至德社会,强调君臣共同守法;道家则从“法自然”的角度反对战争。这反映了春秋战国

时期()

A.追求有序稳定成为社会要求

B.施行仁政的基础在于重德

C.思想领域趋同倾向日益明显

D.百家争鸣推动了社会进步

B关键能力提升

11.齐威王与魏惠王会猎于郊,魏惠王夸耀自己的财宝一一十枚“照车前后各十二乘”的

“径寸之珠,齐威王对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有了檀子、盼子、黔夫、种首等

治国功臣,“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齐威王的这一认识是基于()

A.士人阶层的崛起

B.治国思想的调整

C.社会经济的发展

D.社会变革的现实

12.孔子作《春秋》,“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

之,既来之,则安之”O据此可知,春秋时期华夷区分的核心标准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体创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