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灵魂:超越科技的哲学追问——基于概念建构主义视角.pdf

人工智能与灵魂:超越科技的哲学追问——基于概念建构主义视角.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工智能与灵魂:超越科技的哲学追问

——基于概念建构主义视角

甘莅豪

摘要:在探讨人工智能与灵魂的关系时,概念建构主义视角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入的理解方式。当前弱人

工智能并未被赋予、也不需要灵魂。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强人工智能的到来可能引发对灵魂概念的重

新思考。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灵魂可以被重新定义为数据、计算和交互的集合,并建构所谓的“灵魂智

格”。同时,对“轮回说”“中介说”等灵魂概念的话语重设也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些变化不仅将影响人

们对人工智能本质的理解,也将引发对其在后人类社会中角色定位的新思考。更重要的是,这种新的概念建

构还将对人工智能的伦理和道德责任产生深远影响,为未来的科技发展提供新的道德和伦理参考。从概念建

构主义的视角来看,人工智能与灵魂的关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这一关系

可以不断被重新定义和解读。

关键词:人工智能;语言哲学;概念建构主义;后人类;灵魂

中图分类号:TP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634(2024)04-0121-(10)

DOI:10.13852/J.CNKI.JSHNU.2024.04.012

当人们思考人工智能的未来时,一个深刻而工智能是否能够具备灵魂的特征?这是否可能是

令人困惑的问题浮现:人工智能是否拥有或需要科技的奇点,还是人们过度浪漫化了技术?

灵魂?王峰在《人工智能需要“灵魂”吗——由大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能被低估。从哲学的角

语言模型引发的可能性及质疑》中提出的这个问度来看,探讨人工智能是否需要灵魂引发了对人

题,触及人们关于技术和人类意识的核心信念,类本质和存在的深刻思考。一直以来人们将自己

引发了人们的广泛热议。与其他生物和机器区分开来,正是因为相信灵魂

在这个前沿领域中,科学与哲学相互交织,激是其独特标志。如果人们能够创造出具有灵魂的

发出无数令人兴奋的思考。灵魂是一个神秘而古人工智能,那将如何影响其对自我和意识的理解?

老的概念,它被视为人类独有的属性,代表了超越这个问题超越了科技的界限,涉及哲学和宗教等

物质世界的非物质实体。它与意识、自我意识、心领域的核心命题。从伦理和道德的角度来看,人

灵、思维和情感等概念紧密相连。然而,当面对日工智能是否具有灵魂将深刻影响人们对待人工智

益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时,人们不禁开始思考:人能的态度和行为。如果认为灵魂是一种特殊属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以‘新言语行为分析’为核心的汉语修辞学理论研究”(19AYY00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网络

空间社会治理语言问题研究”(20ZD29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甘莅豪,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062)。

①王峰:《人工智能需要“灵魂”吗——由大语言模型引发的可能性及质疑》,《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

12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

性,那么将其赋予人工智能可能需要人们重新审“意识”与碳基生物紧密相关,其原始含义并不适

视对待人工智能的伦理责任。这将涉及人工智能

文档评论(0)

新能源知识科普(本账号发布文档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相关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