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图片里的遗迹既是两千年专制城堡被冲破的象征,也是共和政体在中国首次诞生的见证。这一破一立,虽然留下了种种未竟之业和令人嗟叹的遗憾,但是其首创性价值却可昭日月。——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辛亥革命;
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
广义:指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一系列的努力。;;材料一:甲午战争后3年时间,民族资本的总额较甲午战争前30年增加一倍多,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为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出有沿海向内地的扩展。——人教版《历史2》必修;材料四:皇族内阁使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成为幌子和骗局,1911年,立宪党人发布“宣告全国书”,指出立宪“绝望矣”。
——据岳麓版第17课整理;【拓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2.预备立宪(1906-1911);3.对清末新政的评价
1.从主观目的上看,具有反动性,其目的是抵制革命,消除统治危机,取悦列强,维持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2.从活动本质上看,具有落后性,仍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
3.从客观影响上看,具有进步性,奖励实业,发展资本主义,废科举,推行新学制等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4.从实际作用上看,具有背离性,编练新军成为辛亥革命的主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奖励实业为辛亥革命奠定经济基础。;[学术链接]作为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清末新政也表明了现代化潮流的不可抗拒性,历史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它以自身覆灭为代价,为适应开放的新形势而培植了现代化的动力,为中国人全面拥抱现代化创造了比之以前更好的条件……
——忻平《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陈天华;1.革命的必要性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2.革命的可能性
(1)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章太炎《驳康有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孙中山“三民主义”)
(4)组织准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建立及革命政党(同盟会)的建立
;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兴中会(1894年);政党: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东京)。;1.革命的必要性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2.革命的可能性
(1)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章太炎《驳康有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孙中山“三民主义”)
(4)组织准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建立及革命政党(同盟会)的建立
(5)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
3.革命的偶然性(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二、辛亥革命的过程;湖北军政府;二、辛亥革命的过程;(二)高潮: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二)高潮: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二)高潮: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2015·海南卷,1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辛亥革命的过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什么会落入袁世凯手中?(教材P64);今天我们用多种方式纪念着辛亥革命,然而在这百年间关于辛亥革命的成败评说,成为我们认识并理解辛亥革命的焦点。;围绕着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但又被袁世凯篡夺的史实,学者们进行了争鸣,主要有两种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这些观点各自的角度或立足点?;三、辛亥革命的评价;3.局限性:
;五、辛亥革命的余波: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课堂小结】;1.(2015·全国Ⅰ卷,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