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4年十堰市六县市区一中教联体11月联考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24年11月5日下午16:15—17:30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由如图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具有()
A.悠久性 B.统一性 C.多元性 D.连续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图片中文明的分布可以看出,中华文明有多个源头,分布广泛,呈现出多元性的一面,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时间,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统一性和连续性,排除BD项。故选C项。
2.西周的分封,大体上有褒封和实封两种类型。褒封,主要是对古帝王后裔所属政治势力及各地原有方国的承认或认定;实封,是对同姓宗族成员和部分异姓功臣实行授土领民。可知,分封制()
A.将不同族群整合到西周统一政治序列 B.保障了西周的长治久安
C.以血缘亲疏作为封邦建国的主要依据 D.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控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西周(中国)。分封制下实行不同的分封类型,褒封笼络了旧贵族和原有的地方势力;实封则笼络了王族和功臣,这样通过两种分封,将不同族群整合到西周统一政治序列,A项正确;分封制最终引发了地方割据,B项表述绝对,排除B项;褒封所针对的群体和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排除C项;西周分封制并不能实现周天子直接控制地方,排除D项。故选A项。
3.春秋时期,燕地辖区既适宜种植,又有放牧的天然牧场,临海还经营渔业。农耕、游牧和养殖的经济形态在这里交会,三种不同的饮食风味处于同一疆域。这反映了()
A.民族矛盾加剧 B.变法效果显著
C.民族交融加强 D.分封制度瓦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材料中提到燕地辖区内有多种经济形态和饮食风味,多种不同的经济形态和饮食风味处于同一疆域,这表明不同民族之间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有了更多的交流和融合,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不同经济形态和风味的并存,而非民族间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到任何变法的内容,不能表明材料中的现象是变法的结果,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信息反映分封制度的瓦解,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据表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史料
史料出处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而得天下;失天下有道,失其民而失天下。
《孟子》
治国者必以其所治者为本。
《荀子》
A.儒道两家主张趋于一致 B.百姓向往安定生产和生活
C.统治者尤为看重土地和人民 D.儒家与道家思想领域融合的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得天下有道,得其民而得天下”“治国者必以其所治者为本”体现的是道家和儒家对民众重视的主张,说明是儒家与道家思想领域融合加强,D项正确;儒道两家主张并不相同,日趋一致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思想家的观点,非百姓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道家和儒家对民众重视的主张,未涉及统治者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
5.据《史记》记载,秦统一中国后所颁布的大政方针,把“车同轨”和“一法度衡石丈尺”、“书同文字”并列。秦朝此举意在()
A.巩固国家统一 B.树立君主权威 C.方便交通发展 D.彰显皇恩浩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在当时形势下,如果车辙和车轮距离不能统一、一辆车子便不能通行各处,交通发展便不能适应大一统时代的需要。“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同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等举措的实施,在当时最主要的意图就是巩固国家统一,A项正确;统一措施确实能够树立君主权威,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方便交通的发展是客观作用,不是主观目的,排除C项;彰显皇恩浩荡,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
6.到了秦汉以后,国家形态结构演变为以郡县制为机制的“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结构。在这样的国家形态结构内,以汉民族为核心的包括众多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民族共同体已开始形成。这说明秦朝()
A.实行“中央—郡县”制的国家形态结构
B.采取军事行动最终结束了分裂局面
C.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导致其统治短暂
D.周围的戎狄蛮夷开始融入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 含答案.docx
- 河北省保定市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docx
- 四川省成都市九县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含答案.docx
- 湖北省十堰市六县市区一中教联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试题 历史 含解析.docx
- 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
- 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
- 湖北省鄂西北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历史 含答案.docx
- 陕西省榆林市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docx
- 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