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爱莲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第17课《爱莲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读准字音、把握语气与断句,熟读成诵。

2.通过反复悟读,理解莲的精神内涵。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悟读,理解莲的精神内涵。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说起莲花,同学们能回忆起哪些描写莲花的诗句?

【教师预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关于莲花,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也是非常有名的一篇写莲花的文章。全文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爱莲说》,看看作者是如何展现莲花之美的。

整体感知,读出结构

全班齐读(要求: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问题: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教学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为下一环节的探究打下铺垫。

【教学预设】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喜爱莲花的理由以及阐述了作者的一些观点。

三、反复悟读,理解内涵

任务一:——读出莲花:

刚刚大家提到了文章写了作者喜爱莲花的理由,那么请你找出相应的语句。

1、点名朗读“予独爱……不可亵玩焉”这句,指导准确朗读读音及断句。

【教学意图】此句涵盖了全文难度较大的几个字:淤、濯、亵,部分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这个环节将从字音、字形、字义三个角度深入解析。此外,学生容易在断句方面出错,应该明确“予独爱”后面需要停顿,“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部分才是“独爱”的内容。

2、结合注释,点名翻译“予独爱……不可亵玩焉”这句,集体朗读译文。

【教学意图】进一步落实词义及句义,为“读出莲花”打下铺垫。

【过渡】这句话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莲花,你能说说这是一株怎样的莲花吗?

3、依据这句原文,完成句子补充。

这是一株的莲花。

【教学意图】此题是对词义句义的巩固,学生补写这个句子的前提是掌握整句话的翻译,在此基础上才能读出莲花的特点,进而完成填写。另外,这一任务的设置形式新颖,避免了传统考察字词所呈现出的呆板和枯燥。

【学生明确】这是一株生长在污泥里头却保持洁净不被污染的莲花;这是一株清丽不妖艳的莲花;这是一株内部贯通、外部笔直的莲花;这是一株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的莲花;这是一株清香四溢的莲花;这是一株亭亭玉立的莲花。这句话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气味等角度对莲花进行了描写,刚刚大家的解读非常棒!

任务二:——读出“莲花形象”

1、点名朗读“……者也”这一组判断句——随文讲解判断句的句式,落实翻译。

——指导后,个别再读;集体读,翻译读。

【教学意图】让学生初步熟悉文言判断句式的特点,另外由这组判断句牵引出下一环节“莲花形象”的品读。

【学生明确】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此文中出现的判断句式:“者也”。翻译时候需要添加判断动词“是”。

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菊花在秋天开放避开春光,不与百花争艳,就如隐士远离喧嚣尘俗,避世而居。

【过渡】你如何理解“莲,花之君子者也”?

2、作者第一段写到“予独爱莲”,第二段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来看,你觉得莲花有哪些像君子的优秀品质?(请在荷花花瓣上填写相应的君子品质)

不妖

香远益清

出淤泥而不染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教学意图】让学生在对照品析中感知本文托物言志的内蕴。

【学生明确】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保持独立人格,纯真自然

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方正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挺拔高洁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作托物言志。

任务三:——读出作者

【过渡】作者对莲持有怎样的情感?找出相应的句子。

集体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句话,品析作者情感。

把此句话放进语境,联系“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深入探究作者情感。

【教学意图】品读文章最后一段的这几句话,引导学生体会“噫”字背后的种种慨叹,更好地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明确】噫意味深长,流露出周敦颐知音难觅的孤独和惆怅,也是独善其身的坚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zycx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