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试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docx

第三单元测试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26

语文部编版(2024)9年级上册

第3单元单元测试

(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应用

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潇湘()????霪雨()????霏霏()

怒号()????潜行()????汀兰()

属(属望)(属于)

汤(汤汤)(汤面)

2.阅读《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3.诗文默写。

(1),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2)鸡声茅店月,。(()《商山早行》)

(3)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忆舍弟》)

(4),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5)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6)《岳阳楼记》中表明作者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句子是:,。

第二部分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②之阳,其占为有年③。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扶风。②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③占:占卜。有年:指丰收。④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⑤忭(biàn):高兴,快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5.选文中表明亭子命名原因的句子是“,”。

6.结合上文以及《醉翁亭记》的学习积累,分别说说“与民同乐”这一思想在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拏一小舟??????????????????????拏:撑

B.惟长堤一痕??????????????????????痕:痕迹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客居

D.莫说相公痴??????????????????????痴:呆傻

8.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文字凝练,正如刘勰所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明作者孤高的情趣,与后文两位金陵人饮酒作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用白描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

9.对选文写法上的特点及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两句,点明时间地点,不着

文档评论(0)

习习教学真题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提供中小学教学服务,擅长课件、单元试题、期中期末试题、中考模拟试题等等资源开发。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