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教案 第三单元第11课《岳阳楼记》(第2课时).docx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教案 第三单元第11课《岳阳楼记》(第2课时).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

岳阳楼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洞庭湖、岳阳楼的画面,形、声、色俱备,引发学生的观赏兴趣。)每次读《岳阳楼记》,或是讲《岳阳楼记》,我的心中都充盈着一种激动,一种豪迈,甚至是一种敬畏……这篇文章让我心胸开阔,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同时也让我获得无比的愉悦。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份激动与快乐。

二、作业检查

1.指名两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二段。

2.找两名学生分别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三、合作探究

(一)让学生们试着在熟读的基础上划分文章层次结构。

讨论并归纳: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写洞庭湖阴晴景象及“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二)学习第1段。

1.学生朗读。

2.这段话写了什么内容?仅仅交代了写作缘由吗?

提示:向学生介绍滕子京当时的处境,引导学生理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包含的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板书:一、叙缘由,寓劝勉之意。)

(三)学习第2段。

1.学生齐读。

2.品味写景语句。

(1)“衔远山,吞长江”,明确:写出了洞庭湖磅礴的气势。

(2)“浩浩汤汤”,明确:写出了水势浩大。

(3)“横无际涯”,明确:显示了洞庭湖的宏伟气魄。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范仲淹是怎样另辟蹊径的呢?

明确: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四)学习第3、4段。

1.哪两句话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应该怎样读?

明确:“登斯楼也,则有……感极而悲者矣。”降调,稍慢,表现苦闷与忧伤。

“登斯楼也,则有……其喜洋洋者矣。”升调,略快,表现欢乐与陶醉。

2.作者是怎样表现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的?

明确:分别描写了阴、晴之景来烘托、渲染。

(板书:二、绘美景,衬悲喜之情。)

3.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渲染或悲或喜的气氛?

明确:悲——淫雨、阴风、浊浪,天地昏暗,日月无光,狂风呼啸,野兽哀号。

喜——白天,阳光明媚,湖面平静,自由的小鸟,欢快的游鱼,生机盎然的芳草;晚上,皓月当空,渔歌悠扬,令人沉醉。

4.赏析第3、4段中精彩的词句。

(1)“虎啸猿啼”,明确:烘托了凄凉的气氛。古人经常在诗文中用猿啼来写悲伤之情。如郦道元在《三峡》中写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明确: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不但生动形象,而且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五)学习第5段。

1.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明确:这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奉献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

2.引入《宋史》里关于范仲淹的简略介绍,引导学生理解范仲淹的政治抱负。

附: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曰:“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且曰:“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

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之朝堂。于是秘书丞余靖上言曰:“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宋史?范仲淹传》,有删节)

明确: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艰辛,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