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2024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docx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2024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物一:“人民科学家”王小谟

用一生为祖国打造“千里眼”

【人物事迹】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夕,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院士被追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雷达事业的重大意义,就是要为国家站岗放哨。1961年,从北京工业学院(即今北京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的王小谟,被分配到研究所,从事雷达研究。当时,我国迫切需要研制出自己的雷达装备部队。面对严峻的形势,王小谟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世界一流的雷达,为国争光!”住在四面透风的油毡茅棚里,交通不便、食物匮乏……而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经过十余年的大胆创新、潜心研制,历经无数次试验失败的至暗时刻,1984年,我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在贵州山沟中成功问世!

2000年,王小谟力主自主研制预警机,并主动请缨主持研制。“一定要争口气!”夏天40多摄氏度的高温,冬天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90分贝以上的噪声,都没有让王小谟退缩。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预警机第一次在世界面前公开亮相,引领机群飞过天安门广场。观礼台上,70岁的王小谟流泪了。可王小谟只说:成长、奉献于这个时代,我感到非常幸运。2013年,王小谟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面对聚光灯,他不愿多谈自己的成就,却拿出奖金设立了雷达创新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年轻人。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批年轻人陆续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领军人才,为我国预警机事业积蓄了发展后劲。

【适用话题】民族振兴,实践创新

【运用示例】在民族振兴的壮阔征途中,王小谟院士以“中国人一定能行”的坚定信念,铸就了国防事业的“千里眼”。他在雷达与预警机领域的深耕细作,不仅是对国家安全的忠诚守护,更是对“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实践。心中有国,肩上有责,脚下有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王小谟院士的一生,是民族振兴路上实践创新的璀璨篇章。在简陋的油毡茅棚中,王小谟院士以非凡的毅力和智慧,突破了重重技术封锁,让中国雷达技术屹立于世界之巅。民族的未来在于青年,创新的火种需要代代相传。面对荣誉,王小谟院士保持谦逊,将奖金慷慨捐赠,他设立创新奖励基金,培育后起之秀,展现高尚情操和深远眼光。

人物二:“人民科学家”赵忠贤

中国高温超导的领航人

【人物事迹】1956年,党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正上中学的赵忠贤为此心潮澎湃。1959年,他如愿以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攻低温物理。钱三强、张宗燧、洪朝生……他得到了诸多物理先贤的悉心指导。特别是听罢钱三强先生讲述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艰难研发历程,他感到,上大学不仅是对科学的喜欢,“更有了责任和使命感”。

1964年,赵忠贤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由此开始了长达50多年的高温超导探索。彼时,超导研究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但他深知,这项探索不仅有着重大的科学前沿意义,一旦成功,更将为国家带来巨大的应用价值。超导是当今世界科学界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超导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超导体所具备的“零电阻”和“完全抗磁”两大特性,这是一种宏观的量子现象。这些特性使得超导在信息通讯、生物医学、电力电工等领域有着巨大应用潜力。但此前发现的超导材料,往往需要极低的临界温度才可以转变为超导态。假如能找到一种在常温下工作的超导材料,产生的技术革新效应将不可估量。

1986年4月,瑞士科学家穆勒和柏诺兹发现Ba-La-Cu-O材料在35K时开始出现超导现象。9月底,赵忠贤看到这些论文后,马上与团队一道开始铜氧化物超导体研究。他们夜以继日奋战在实验室里,饿了就在实验室煮个白面条,累了就轮流在椅子上打个盹,废寝忘食工作最终换来了他科研人生的第一次突破。1987年2月,赵忠贤带领团队在钇钡铜氧化合物中发现了临界温度93K(约-180℃)的高温超导体,一举突破麦克米兰极限,使得超导电性低温环境的创造,由原本昂贵的液氦变为便宜而好用的液氮。

2008年,日本科学家发现了在掺氟的镧氧铁砷材料中存在26K的超导性。随即,有中国科学家把超导临界温度提到略高于传统超导体的理论极限40K。赵忠贤则率领团队很快将超导临界温度提高到50K以上,并创造了大块铁基超导体55K的超导温度纪录,再次使我国高温超导研究站在了世界最前沿。当时已经67岁的他,在成果出现前夕带领年轻人熬了三个通宵,在完成了初期最关键的三篇论文后得知,其中一篇只比国外同行早发表了一天。

2017年,76岁的赵忠贤荣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赵忠贤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科研成果上,他还积极推动高温超导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他参与了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致力于将高温超导材料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他的努力使得高温超导技术在电力传输、磁共振成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赵忠贤还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他深知,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后继者的努力。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97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十年深耕,专业只为中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