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语文教考衔接单元主题与写作任务梳理(必修下).docx

2025年高中语文教考衔接单元主题与写作任务梳理(必修下).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下教材单元作文题梳理

第一单元?顺应自然与保全天性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阅读这些经典时,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比如,我们说经典寓言的寓意是丰富的。有人认为《庖丁解牛》表达了庄子“顺应自然”“尊重规律”的思想,有人则认为《庖丁解牛》主要是强调人要“保全天性”。

你怎么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题目自拟。

【参考立意】

1.尊重规律,合乎天理。

2.保存人的本性,不可强行扭曲。

3.审慎思考,不可鲁莽。

?

【参考例文一】

尊重规律,成就精彩

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他的刀十九年而“若新发于硎”。有人认为庄子顺应了自然,顺应了规律,我认为,庄子是正确认识规律,科学运用规律,才成就精彩人生。

庖丁脱颖而出,靠的不是他的刀,而是他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其他厨师处理一头牛,靠的是力气,讲究的是刀刃的锋利,因而时常换刀。而庖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干的是头脑活。凭着对牛生理结构的了如指掌,他摸准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整个过程不曾拿刀硬碰,演绎着“刀尖上的艺术”。从这说开来,不仅仅是牛,世间万物都有其独特的自然规律。庖丁这类尊重规律的智者,正是在“变”之中找到了“不变”的规律,方能在事业上行稳至远。

违背规律,不按规律办事,往往会导致事业失败。当年开始建设三北防护林时,种植者们没有充分考虑客观规律,大面积栽种樟子松。结果没过几年,由于突发松毛虫害,栽种的两亿多株樟子松大部分害病死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之前,在治沙的过程中,有部分治沙人员也曾罔顾生态环境,大面积栽种杨树,结果所栽的杨树半死不活,无法起到治沙的作用。这些例子告诉我们,不尊重自然规律,往往办不成事,办不好事。

尊重规律,就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在治沙的过程中,我国治沙人员吸取了之前失败的教训,不盲目采用单一模式,而是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方法,在环境较好的地方种植乔木,条件差的地方采用乔、灌、草结合,或者以草方格的形式阻止沙丘移动,并最终取得成功。

其实,不仅仅是治沙,在其它领域也是如此。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完美地利用自然光照,在给旅客带来舒适体验的同时减少了资源浪费;乡村扶贫方式不一刀切,因地制宜发展相关产业,帮助农民精准脱贫,实现了经济效益……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它们都告诉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唯有理解自然、尊重自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唯有尊重规律,科学运用规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让我们尊重规律,乘规律之利,扶摇直上九万里!

【参考例文二】

让自然之爱宜乎众矣

“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浪漫主义诗人曾如此感叹。人与自然的故事可谓跌宕起伏:从人类刀耕火种时期“敬畏自然”之念,到大机器工业革命时期“征服自然”之念,延至今日,人类尝到了大自然负面反馈的恶果,从而总结出的“顺应自然”之念。无一不展现人与自然不断变化的相处之道。在未来的人类建设中,我认为人人都应尊重自然,喜爱自然,改造自然。让自然之爱宜乎众矣。

江南雨帘下梧桐轻飏,乌篷船纱灯初点,只留一曲渔舟唱晚;塞北朔漠中驼铃声声,千里马重整鞍鞯,只留一曲行军悲歌。无论是旖旎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亦或是雄浑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论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亦或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些如画如诗的自然美景是古人惜山爱水,尊重自然的结果。而当今在摩天大楼一步步挺立扩张时,我们更应守住这一寸寸风光,尊重并保护自然,给自己与后代留下一隅诗意栖息之地。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诸子散文与史传作品闪耀着中华文明之光,作品中的人物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有倡导礼乐治国的孔子,有宣扬保民而王的孟子,有游刃有余的庖丁,有智退秦师的烛之武,有逃脱鸿门宴的刘邦……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人物展开讨论,上述几个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启示最深?请以“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为主题,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课本内容,联系现实,阐述自己的观点,理性评价历史人物。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追寻先贤利家国,完善自我重践行。

2.以烛之武为镜,做德才兼备之人。

3.目无全牛智卓绝,游刃有余技超群。

4.选择明智走对路,态度谦逊更远行。

【参考例文一】

永远的烛之武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很荣幸能参加这次读书会,跟在座的同学一起沐浴在中华文明的智慧光芒中。更荣幸的是能够作为代表发言

文档评论(0)

180****97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十年深耕,专业只为中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