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第2.1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1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整体把握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朗读、鉴赏课文。

3.赏析诗歌语言。

1.朗读、鉴赏课文。

2.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一)了解作者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现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

郭沫若先学医,后从文,阅读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深受影响,创作丰厚。主要作品有诗歌《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笔立山头展望》《诗的宣言》《血肉的长城》《春莺曲》《莺之歌》《太阳礼赞》《天上的街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诗集《女神》等;历史剧《屈原》等;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等。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风开创者之一。

郭沫若曾任中国政务院副总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中国科技大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二)了解背景

本诗写于1919年9、10月间。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作者正在日本福冈的九州大学医学部留学,那是在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不久的时间。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对于力的赞歌。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三)文体知识新诗与自由诗

“新诗”又称“现代诗”,与旧体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它的特点是冲破了旧体诗格律的限制,采用与口语相接近的白话和现代音韵,文体整齐,押韵自由,生动活泼,便于表现复杂的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易为群众所接受。

“自由诗”是一种在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方面都较为自由的诗体,它不受格律的约束,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形式上自由变化,但要有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创始人为美国诗人惠特曼。我国“五四”以来十分流行这种诗体。

(四)题解

“立”,“在地球边上”点名地点,“放号”的意思是“大声呼喊”,这里指发出呼唤、呐喊或赞美。

(五)基础知识

1.给划线的字注音

放号(háo)怒涌(yǒng)

2.字词解释

律吕:古代用竹管或金属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后来用“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1.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巨人的形象,其实就是诗人自我的形象。

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巨人就是要掌握它、驾驭它,用他那火热赤诚的心,澎湃激扬的热情,彻底推翻旧世,创造一个新世界。

2.结合全诗,谈谈为什么说该诗是“力的赞美”。

答案“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既表示宇宙是不断运动、不断更新,又表示人生是不断奋斗、不断向上。诗人还认为在宇宙的运动与人生的奋斗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体现着、磅礴着“力”,于是他在由大海奔腾的波涛引发出对宇宙与人生的感悟之后,随即发生了“力哟!力哟”这高亢的呼叫。最后一句是诗人对全诗的精彩总结。“力的绘画”正是指开头三行所描绘出的大海白云的壮丽景色。“力的舞蹈”则是对那洪涛滚滚的比喻。“力的音乐,力的诗歌”无疑是诗人对海涛汹涌发出的声浪及拍击海岸激起的呼啸,以及对海涛壮观与神奇的体验,诗人最后高喊“力的律吕哟”,这意思是说:无论绘画、无论舞蹈、无论音乐与诗歌,其中都贯穿着、体现着“力的律吕”——力的节奏与音调,正如宇宙与人生都贯穿着、体现着“力”一样,这样对诗的总结更为完善了。

3.找出诗歌中涉及的意象,分析其特点,并体味作者情感。

意象:白云(白云怒涌)、北冰洋、太平洋、洪涛(海涛汹涌),象征五四运动带来的巨大冲击。

特点:宏大、雄奇、壮阔、气势磅礴

情感: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宏伟壮丽的图景,另一方面,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力的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次感受力和美,抒发了自己“毁坏”“创造”“努力”的主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