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pptxVIP

第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目学习目标壹知识必备贰整体感知叁细读感悟肆思考探究伍录课堂小结陆积累拓展柒

对于李白,你了解多少?我们学过他的哪些诗歌?《静夜思》《早发白帝城》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境。2.结合景物描写,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重点学习目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誉为“诗仙”,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有《李太白集》传世。他的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夸张,并惯于采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情。知识必备作者简介

链接人物王昌龄(698—757),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写作背景

绝句四句一首,短小精悍,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属于七言绝句。文学常识

这首诗是诗人听到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写下这首诗送给他。从此诗的标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解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听到古尊右卑左,即贬官。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这首诗送给,赠送

?点我朗读课文大家先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和字典解决生僻字,扫清阅读障碍,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朗读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与韵律;初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整体感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划分朗读节奏押“i”韵。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柳絮。杜鹃,又称“布谷鸟”。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柳絮已经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鸣,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明月,它伴随着你,一直到夜郎的西边。理解诗词大意

诗眼1.你认为诗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诗人情感?愁心2.古诗常常借助特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诗中哪些意象可以表达出诗人的情感?细读感悟知识卡片意象是客观事物中经过思绪创作出来具备抽象情感的事物形象。

杨花(柳絮)“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柳絮飘飞的时间点应该在三四月间的暮春时节。漂泊无定。随风飘拂。杨花落尽,百花凋零。点明时令常被文人墨客借用来表达飘零之感,别离之伤。烘托凄凉的氛围

子规(杜鹃、杜宇、望帝)春末夏初时常昼夜不停地鸣叫。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其叫声为“不如归去。”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点明时令烘托悲惋的氛围

3.下一句诗人由写景转入言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闻道龙标过五溪此时听说,可以想见诗人得知时的惊愕痛惜之情。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唐时是以贬地距离京城长安的远近来衡量贬官罪责轻重的。王昌龄只因“不护细行”,竟然被遣放到比五溪更远的沅水之滨。诗人表悲痛之情但不写悲痛之语。可谓融情入景,景中见情。

4.诗歌三四句转入抒情,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诗人将“明月”人格化,赋以“明月”以人的心理与情感。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奇特的想象,带给读者的是无限的遐想。明月的特点——千里相通。

5.诗人将愁心寄托给明月,那么诗人还愁在何处呢?好友忠心耿耿一心为国,却被贬到偏僻的地方,有同情和忧虑、有思念和关怀还有对现实的愤懑不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次朗读诗歌。

思考探究“明月”意象在诗中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优质学习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