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守株待兔》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第1页
《守株待兔》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告诉我们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
是不断发生的事情,要勤劳务实,不能心存侥幸。用此故事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
的思想方法。
作品原文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
得,而身为宋国笑。
作品注释
1、株:树桩。
《守株待兔》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第1页
《守株待兔》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第2页
2、触:撞到。
3、走:跑。
4、折:折断。
5、因:于是,就。
6、释:放,放下。
7、耒(lěi):一种农具。
8、冀:希望。
9、复:又,再。
10、得:得到。
11、为:被,表被动。
12、身:自己。
13、为:被。
作品译文
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
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
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作品启示
告诉我们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不断发生的事情,要勤劳务实,不能心存侥
幸。
主要批评
《守株待兔》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第2页
《守株待兔》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第3页
不能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狭隘的个人经验的思想方法。
揭示道理
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宋国
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不靠自
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
兔”式的蠢人。
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人应主动努力,不要对任何侥幸的事情抱有幻想。通常用来比喻妄想不
劳而获,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这个故事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主要告诉我们的
道理是: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特殊句子
因释其耒而守株——省略句
而身为宋国笑——被动句、省略句
文言知识
“颈”与页部的字。“颈”指头颈,它是个形声字,左边为声,右边属部首。“页”本指人的
脸,是个象形字。凡属页部的字都与人的脸部、颈部有关。如:颜——脸上的神色,额—
—人的额头,颊——人的脸颊,颔——人的下巴,等等。
成语典故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
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
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
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守株待兔》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第3页
《守株待兔》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第4页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
奇迹的出现。
用此故事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
守株待兔能用于褒义,只要掌握了规律,在兔子必经之道上栽几棵树等兔子撞,也是可以
的。比如某地是日军必经之地,我们只要在此做好准备,守株待兔即可。
辨析
“守株待兔”和“刻舟求剑”,都含有“不知变通”之意。但“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形容人
不作主观努力,只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获得意外成功;而“刻舟求剑”偏重于“刻”和“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pptx
- 立足生本,拓展实效—小学语文生本教育思想渗透和实践研究 论文.docx
- HACCP 1.0食品安全文化推行计划.doc
- 反对享乐主义.pptx VIP
- 2023江苏苏州常熟市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10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陕北地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来源:新课程(下旬)(第2018011期)-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pdf VIP
- 一种隧道烟尘排放装置.pdf VIP
-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数学活动》教学课件.pptx
- KARCHER凯驰卡赫家庭及园艺高压清洗机K 5 Premium Full Control CN用户手册说明书_第3份.pdf
- 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及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