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知识梳理和阶段特征.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阶段

时间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科技

对外、民族关系

重点问题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先秦)

阶段特征:

古代中国属于典型的大河文明,距今1万前后,中国远古先民已经学会栽培谷物,驯养牲畜,进入农耕时代。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的,呈现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征。及至夏朝,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根本完成。夏是我国文献中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二里头遗址是与文献记载的中夏最吻合的遗址。商的国家形态是以商王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夏商时期我国已进入高度兴旺的文明社会,以青铜器与甲骨文为主要标志。

原始社会

(--前21世纪)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多源文明

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

经济:原始农耕(时间、标志、农具、特点、作物、遗址)

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途径:考古开掘、神话传说、民族民俗学

夏、商〔约2070—公元前771〕

夏朝国家特征

商朝内外服制

青铜时代

甲骨文

用二重证据法探究历史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阶段特征:

这一阶段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政治开展趋势是由封邦建国走向分裂,继而区域性统一,直至实现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强盛时期,它的强盛依赖于封邦建国体制与礼乐制度。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社会大变动时期,铁制农具与牛耕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与社会经济的开展,思想文化的飞跃进步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秦始皇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的国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时期。

周(西周、春秋、战国)

(前1046—前221)

西周分封制(含义、目的、对象、内容、影响)

礼乐制度(制定者、内容、两者关系、意义)

政治领域的变革

经济领域的变革

百家争鸣(含义、背景、诸子百家、影响)

是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

怎样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转型

秦(前221-前206)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创立(目的、内容)

经济上稳固措施

文化上稳固措施

思想上加强专制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阶段特征: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展时期。从统一到分裂又走向新的统一。

汉承秦制,革除前朝痹症,休养生息,国力有所增强。在此根底上,汉武帝加强集权,削平群雄,使汉代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强国之一。然而以豪强地主为社会根底的地方势力日渐膨胀,最终演化为三国鼎立、南北长期对峙的分裂局面。分分合合之中,区域经济开展,民族融合的推进,中国走向新的统一。

公元前202——589

汉承秦制〔继承、改变、原因、结果〕

布衣将相之局(表现、意义)

文景之治

汉武帝积极有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内外朝、刺史、推恩令、思想一统)

光武中兴与东汉衰败

三国鼎立(概况、形成原因、认识鼎立格局)

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

铁农具使用

代田法

开辟丝绸之路

汉初黄老思想(实施原因、内容、影响)

儒学经学化并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与主流意识形态

开疆拓土(匈奴、西域)

开辟丝绸之路

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汉武帝的政绩及评价

怎样理解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

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

阶段特征:

隋唐不仅稳固了大一统局面,还创造出了中古历史上辉煌灿烂的大唐气象。隋唐创立了三省六部、科举制等制度,开创了政治新格局,大唐盛世源于“贞观〞,现于“开元〞。大唐王朝以宽容开放的心态平等对待周边各族,吸纳外来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东亚中华文化圈的核心,名震遐迩。

581-907

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

科举制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丝绸之路全盛

汉蕃关系

丝绸之路全盛

东亚文圈化

唐朝盛世的表现及原因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阶段特征:

宋元时期,中国社会在政治上又一次经历从统一到分裂再到大统一的周期。北宋文官体制,虽有效地防止了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重演,但也带来了积贫积弱的后果;虽经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但也未能挽回北宋的颓势;北方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兴起与扩张,形成了民族关系的新局面;此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至南宋完成;科技文化成就到达世界先进水平。

960-1368

文官体制(原因、内容、影响)

科举制的完善(内容)

王安石变法(目的、结果)

元行省制度

对西藏、台湾的管辖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3个重要时期、原因)

海上丝绸之路(原因、路线、影响)

宋元科技成就(活字印刷、火药武器、梦溪笔谈)

程朱理学

多民族政权并立

澶渊之盟、靖康之变、绍兴与议

明清(1840)---专制统治的顶峰与封建社会的衰落

阶段特征: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固与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明清两朝传统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至于顶峰。明朝的经济开展令人瞩目,商品贸易有长足开展。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防卫与管理,一度颇为强盛。明清之际虽有过西学东渐的现象,但统治者的自大与保守终使帝国

文档评论(0)

178****44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