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的历史知识整合.doc

中外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的历史知识整合.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的历史知识整合

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它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与革命,成为我们认识与把握历史的关键。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1、春秋战国(公元前5~3世纪)

总体特征:中国社会经历着大变革。

具体而言:

①、从国家政局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②、从社会性质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预示着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

③、从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看: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说明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历史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耕作动力由人力转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商周时期的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以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家庭个体经营。

④、从民族关系看: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

⑤、从思想文化看,呈现出繁荣景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尚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今构建与谐社会也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中外联系:春秋战国时期,正值西方(欧洲)古典文化(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繁荣)时代。古典文化倡导的“人文思想〞,为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思想武器。

2、明末清初(17~18世纪)

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稳固与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具体而言:

①.政治领域: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的腐败。

②.经济领域:商品经济活泼,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开展,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③.民族关系领域:明清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稳固与定型。

④.对外关系出现新现象: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开场侵略中国,中国开场了反殖民侵略的斗争;另一方面,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

⑤.思想文化领域呈现的特征——承古萌新。“承古〞的具体表现:一方面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另一方面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类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丛书——四库全书)。“萌新〞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一些科学技术与自然科学知识开场传人中国。

中外联系:这一时期,欧美国家处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中西比照,中国已明显落后于西方。

3、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

总体特征:由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中国近代化全面展开。

具体而言:

①.政治领域:民族资产阶级开场登上政治舞台,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场启动,并且取得重大成果;封建帝制的完毕、中华民国的成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公布使民主共与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②.经济领域:产生于十九世纪六七十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两次重要的开展机遇,第一次是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开展〞,第二次是一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在列强侵略与近代工业的冲击下,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③.思想文化领域: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由政治领域逐步转向思想文化领域;1915~1919的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成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迈向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而且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中外联系:这一时期,西方欧美国家正在完成经济工业化与政治民主化进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4、过渡时期(1949~1956)

国际形势: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对峙局面;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总体特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具体而言:

①.两个阶段:经济恢复(:1949~1952)、经济建立(1953~1956)。

②.三项任务:稳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与开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③.社会主义工业化与民主政治建立开场启动:1953~1957第一个五方案的实施开场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其特点是优先开展重工业,建立与改造并举(即开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步进展),建立成就显著,其中东北成为“新中国工业的长子〞;195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公布开启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的历程。

④.外交方面:确立了独立自主的与平外交政策;受两极格局的影响,新中国选择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1953提出了与平共处五项原则,说明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1954的日内瓦会议与1955的万隆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5、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70代末至今)

作为社会转型期,其变化表现在:

〔1〕.对内改革:①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目标(直接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根本目

文档评论(0)

178****44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