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与CVC导管在测定中心静脉压中的对比研究.docx

PICC导管与CVC导管在测定中心静脉压中的对比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PICC导管与CVC导管在测定中心静脉压中的对比研究

?

??

?

?

?

?

?

?

?

???

?

?

?

?

?

【摘要】目的:对比PICC导管与CVC导管在测定中心静脉压的效果。方法:选取PICC、CVC住院患者共108例,其中对照组54例为PICC住院者,观察组54例为CVC住院患者,按置管方式不同分组,对比两组中心静脉压测定值。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测得的中心静脉压值基本相同,两组数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VC、PICC导管置入患者体内,测量得到的中心静脉压值无明显差异,两种方法测量一致性好。

【关键词】PICC导管;CVC导管;中心静脉压

右心房接收上下腔静脉血液,此过程中产生的压力称之为中心静脉压(CVP),能充分反映出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常在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用到,意义重大。中心静脉插管(CV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临床上常见的两种置管方式[1]。对患者CVP进行监测,能准确评估出患者心肌循环容量、最大承受压力,此种监测方式在医院外科中较为常见,其循环功能监测是一项重要护理措施[2]。插入中心静脉导管质量决定监测质量,鉴于此本研究重点探讨PICC、CVC导管测量值有无差异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4例进行研究,按照置管方式不同分组,所有患者均在2016年2月-2019年2月来院治疗。观察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38~68岁,平均(58.43±1.25)岁;对照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39~69岁,平均(60.13±1.12)岁。两组临床症状、身体素质及年龄等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置入CVC导管,全长16cm,选取ARROW型导管,由美国研制,型号16G。

观察组置入PICC导管,全长60cm,选取单腔耐高压导管,由德国研制,型号4F。端头呈现开放式,属于三向瓣膜式导管,在无压力状态下,瓣膜闭合,施加压力后端头张开开始工作。

置管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作检测前准备:对导管末端位置进行检查,采用X射线扫描,确保导管在上腔静脉中下1/3处,然后测量CVP。CVC/PICC导管前端、三通前端相连,将测压管连接在三通侧孔上,液位器、三通尾端连接。准备有刻度标尺,将测压管固定在其上,取平卧位开始检测,步骤如下:右心房水平对应刻度0,转动打开输液通路,通入平衡液完成排气、排液动作,完成一个循环后关闭通路,将中心静脉、测压管连通,观察测压管液面,直至其不再下降读数。继续循环上述动作,读数。

1.3观察指标

多次测量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值,计算静脉压平均值并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20.0分析,(±s)为计量资料,行t、检验的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测量得到的中心静脉压对比

观察组、对照组测得的中心静脉压值基本相同,两组数值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测量得到的中心静脉压(±s,cmH20)

分组

例数

中心静脉压

对照组

54

8.33±3.56

观察组

54

8.41±2.89

t

0.128

P

0.449

3讨论

临床研究中,对外科患者通常采用某一种插管方式,PICC、CVC导管置入几乎没有病例资料,鉴于此本研究选取两组病情较轻的外科患者,两组身体素质、症状等相似,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PICC、CVC置管研究。

CVC是传统置管方式,穿刺部位包括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不同穿刺部位各有优缺点。颈内静脉穿血管较粗,穿刺时定位方便,且颈内静脉与腔静脉距离短,穿刺时间短,导管置入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3]。但颈部静脉与动脉距离较近,这给敷料固定带来难度,痰液、组织液等会对污染静脉,因此气切患者不宜在颈内静脉进行穿刺。股静脉血管也较粗,间定位、穿刺方便,可用于危重症患者急救。但股静脉穿刺后患者行动受到限制,感染。血栓风险较大,操作稍有误差导管会插入股动脉,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且敷料固定不容易,易导致出血。经大量临床实践证明,CVC置管适用于抽血、所有静脉治疗患者,短期治疗插管效果好,置管后可将多种药物同时输注,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但在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中不能使用。

为改善CVC置管引起的患者咳嗽、烦躁。抽搐等不良症状,研究者提出将PICC导管应用在治疗中,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证明PICC导管具有一定优越性。经外周静脉管置入PICC导管,操作简单,进行几次模拟操作后医生能基本掌握操作要点,在置管过程中不易出现错误[4]。PICC导管穿刺次数少,有助于减轻患者恐惧情绪,进而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穿刺及静脉通路建立操作,不存在大血管穿孔、气胸等情况发生。导管置入后,维护工作比较轻松,与CV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