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 学生版.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基础达标】

1.有学者认为,“这场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这场战争是()。

A.雅克萨之战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2.道光后期以来,长江流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传统的由“京广大水道”构成的南北纵向贸易路线,开始转向以上海为中心、以长江流域为主体的东西横向贸易路线。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 B.五口通商使外国商品输入

C.农民革命运动的影响 D.传统商路逐渐没落

3.曾国藩指出,“咸丰九年(1859年),洋人来换和约,僧忠亲王诱而击沉其船,天下称快;十年(1860年),夷人复至”“京师不守,几丧天下”。这次“换约”事件()。

A.使列强侵华逐步深入中国内地

B.使中国开始“开眼看世界”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中国丧失了领事裁判权

4.1853年,英国政府训令驻华公使提出修订《南京条约》,要他向中方提出:中国应毫无保留地给英国人开放全部城市和港口,英国人走遍全中国不受任何限制。1854年,美国、法国也都积极活动以求修约。这反映出当时()。

A.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清政府腐朽无能,丧权辱国

D.中国的宗藩关系面临解体

5.林则徐的《四洲志》搜集了西洋各国的情报与国际知识,魏源的《海国图志》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等内容,徐继畬的《瀛寰志略》重点考察了欧美各国的国情状况。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A.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实践

B.知识界充分认识到中西方的差距

C.“天朝上国”的旧观念被完全颠覆

D.“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萌发

【拓展提升】

6.有学者认为,“比鸦片问题更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观念之间的不兼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材料重在()。

A.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B.模糊东西方对抗的时空背景

C.全面贬抑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D.掩盖英国对华战争的侵略性质

7.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该现象表明()。

A.民众民族意识淡薄 B.清政府统治的腐朽

C.英军善于分化抗英力量 D.沿海民众的商业观念较强

8.(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鸦片战争之后,英国首相格莱斯顿说:“英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目的不正义、永远玷污英国名声的战争。英国国旗被高高举起保护可耻的走私。如果它除此之外从未在中国的沿海升起过,我们应该因其丑恶而自惭形秽。”据此可知,当时()。

A.鸦片贸易合法化目的已经实现

B.英国政府对战争态度出现分歧

C.战争主要目的是保护鸦片走私

D.英国首相的行政权已形同虚设

9.19世纪50年代,东西方之间久远的贸易失衡再度出现。1854年,英商怡和洋行不得不请客户提防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给英国人带来的问题:“如果进口业务继续同近期一样……我们的贸易逆差将达三四百万英镑。”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工业经济的衰落 B.列强对华的贸易竞争

C.洋务运动的迅速展开 D.中国传统经济的韧性

10.咸丰皇帝对《天津条约》最不能容忍的是“公使驻京”这一条款,他只要一想到一群外国人长期进驻北京、朝政受到洋人控制就如坐针毡。据此判断,清政府()。

A.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B.极力维护国家主权

C.放弃了“天朝上国”思想 D.具有强烈的民族观念

11.1844年,徐继畬在《瀛寰志略》手稿中,在“英吉利”一节写了2429个字,使用了21个“夷”字;而在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7620个字,且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这种变化最能反映出当时()。

A.国人由鄙视西方转向崇洋

B.中国由朝贡体制转型为近代外交

C.中国传统华夷观受到冲击

D.统治者对西方的态度从对抗到和解

12.(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下图所示为魏源所著《海国图志》中的蒸汽船图解。它可以说明魏源()。

A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