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名师导学案.docVIP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名师导学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档内容为标题《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名师导学案主要内容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标要求1了解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的过程及意义2知道古代不同地区食物生产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学习重点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的过程及意义古代不同地区食物生产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学习难点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的意义时空定位名词解释精耕细作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标要求】

(1)了解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的过程及意义。

(2)知道古代不同地区食物生产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的过程及意义;古代不同地区食物生产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难点: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的意义。

【时空定位】

【名词解释】

精耕细作: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体现在选种、耕地、施肥、中耕、灌溉、农作制等各个方面。

浮动园地:阿兹特克人进入墨西哥以后,最早是在特斯科科湖的一个岛屿上定居下来,人口增长使得岛屿拥挤,于是发明建造了“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

“浮动园地”指人们在排筏上铺垫淤泥建造成一个个浮动小岛,然后用木桩加以固定。“浮动园地”的出现使得阿兹特克人的粮食产量和人口剧增,他们也就不再满足于局限在一个岛屿之上,经常发动对外远征袭击。

【问题引领】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农业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p6学思之窗:恩格斯这段话描述的是什么?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

3.p6-7问题探究

【深入探究】

材料一很可能男子和妇女都有寻找食物的责任,妇女可能在离宿地不远的地方采集坚果、浆果和植物颗粒,男子大都去猎杀大型动物,这一般是在远离宿地处进行。可以看出,男子和妇女都负责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猎杀野兽、采集野生植物无疑导致了一定的生活模式。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是不断迁徙的,因为除了随动物的迁徙和植物的枯荣而迁徙外,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摘编自【美】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材料二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土地制度的条例有十二条,内容为不同等级的人对于田园房屋买卖的问题。古巴比伦王国兴起之时,土地所有制关系演化为王室占有的土地、私人占有的土地和村庄残存的土地三种。土地所有权以法律条文形式予以明确并向公众公布,促使民众按照法律条文行事,限制了民众的行为,但同时对于国家等级制度的维护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对于不同等级的不同人员的田园房屋予以不同的处理方法。

材料三土地耕种者的新生活也意味着新的神——新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过去狩猎者所崇拜的神灵和巫术这时已不合时宜。农夫们开始需要并设想了种种能保护他们的田地、牲畜和家庭的新的神灵。他们通常已模模糊糊地想象出在所有这些神灵的背后有一位造物主。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当时的人类需要不断的迁徙?

(2)材料二中《汉谟拉比法典》将土地所有制分为几类?划分等级占有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古代宗教崇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试举一例。

【知识框架】

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及其成就

原始农耕

原始畜牧业

东亚

西亚

中美洲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种植的作物、驯服的动物

土地所有制

土地经营方式

古巴比伦

古埃及

古代中国

古希腊

美洲

【直通高考】

一、单选题

1.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下列现象能够直接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世界人口出现快速增长

B.原始宗教的产生与传播

C.天文、历法、科技发展迅速

D.城市和国家的兴起与发展

2.“猎人居无定所的生活解放了人类的思想,而农业却把人变成土地的囚徒。”农业社会这种极为重视经验的本性,使得当时人们原本对古人的崇拜—祖先崇拜,变得更加无以复加了。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宗法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B.游牧文明比农业文明优越

C.农业文明推动宗法观念形成

D.宗法制的核心是崇拜祖先

3.考古学家发现,古埃及人为死者提供的祭品是十分丰盛的,包括大麦粥、炖鸽肉、烤鹌鹑、小麦面包、蛋糕、水果等。这些祭品主要是当地的农产品,墓室的壁画中也常常出现农民种植庄稼的场景。据此可知古埃及()

A.农业促进烹调水平提高

B.农业影响宗教信仰发展

C.财富积累提供物质基础

D.丧葬习俗反映农业繁盛

4.南宋初期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末江南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材料表明从南宋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

A.集约经营的出现

B.精耕细作的传承

C.单位产量的提高

D.勤俭精神的发扬

5.清代陶煦在《租核·推原》中说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该史料所反映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