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与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熟悉书信写作的基本格式和规范,能运用书信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
3、理解、唤醒对家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
课堂导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涌现出大批立于潮头、富有担当精神的楷模。这其中有领导革命实践的革命领袖、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先烈,也有无数心怀天下的有为之士。现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青年应当向这些时代楷模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牢记复兴使命,厚植家国情怀,扛起肩头责任。
学习过程
环节一初读文本,感受风格
任务1:根据本单元课文的不同方面,归纳总结出此类文章的要素和特征。根据写作内容和写作对象,对实用文本的类别进行细分,明确四篇文章所属的具体类别,完成下表。
篇目
文体类别
类别细分
判定依据(文本及外部)
文体要素
文体特征
《与妻书》
书信
家书/情书/遗书
①林觉民在信的结尾提及让妻子请教“家中诸母”
②这是丈夫写给妻子最情真意切的告白,一反中国传统的晦于言爱,出现了类似“吾至爱汝”的较为大胆的表达③“死”“卒”等字出现多次,并对身后之事有所交代
通常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几个部分。
亲切自然、朴素真实、明确主题、留白控制和个人风格为特征,既能满足实际需求,又能展示个人独特的文学风采
任务2.为了表达“吾至爱汝”而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思想感情,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本文的表达特色是以抒情为主,以情见长,兼及记叙、议论。作者把感夫妻之恩爱,愤国家之黯弱,怜天下之离散,悲夫妻之死别的复杂思想感情融于一体。信的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生人作死别”的显豁,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如写到中国事势之时,抒发的则是对国家黯弱腐败的愤慨之情。记述夫妻生活的三件往事,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意境全出,以增强情感的感染力量。
环节二梳理文本,理清思路
任务1:请本文划分层次,并制作思维导图。
第一部分(1):说明与妻书的原因和心情:“与汝永别”,“忍悲为汝言之”。
第二部分(2-4):阐述“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情感。
第三部分(5-8):再诉“吾至爱汝”的衷情以及“吾不能舍汝”的永别的哀痛。
任务2:根据课本页下注释提供的信息,说说《与妻书》是在什么背景下写成的。
在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时,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死未卜,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表现了林觉民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怀和杀身成仁的决心。
任务3:林觉民为何要通过写信的方式来与妻子诀别呢?
①他平时没有跟妻子表明自己投身革命的志向,担心会被妻子误解。
②站在妻子的角度考虑,妻子当然不希望丈夫有事瞒着她,她可能更希望丈夫和自己商量后再做决定。她在意的是丈夫是否考虑到她的感受。
③“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林觉民不想让自己的妻子担心,一旦跟妻子说了,如果革命失败,可能会牵连到家人。
任务4:请你站在陈意映的角度,说说她对这篇文章的写作内容可能有怎样的期待。
从陈意映的角度读《与妻书》,她想要知道丈夫为何会离她而去,丈夫是否真的爱她。
任务5:作为读者,陈意映的期待达成了吗?
达成了。陈意映本意欲轻生,后又强忍悲痛活下来,最终因悲伤过度在两年后去世。
任务6:根据文本内容,揣摩陈意映接“书”后的心理活动变化。
陈意映的心理曲线走向:悲伤、理解、感动、悲愤到哀恸。
刚开始看到“永别”二字时,陈意映的心情已经跌到了谷底。当看到丈夫既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同时又陈述“大爱”时,她开始对丈夫有了新的理解。接下来看到林觉民回忆两人点点滴滴交往的过程时,她的内心应该是无比感动的,心理曲线到达最高点。当看到林觉民描述中国的现状,交代舍生取义的缘由时,她的心中应该充满了悲愤,心理曲线向下。当林觉民写到“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时,她内心充满哀恸,情绪也到达了一个最低点。
任务7: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并批注说明作者对阅读者有着怎样的期待。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诚”字写出了作者想要但不能够的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希望妻子能够体谅自己的苦心。作者始终处于不忍言但又不得不言的矛盾心理之中。
“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说明“今日之中国”是两人乃至万千人不幸的根源。林觉民对当时中国黑暗的社会非常失望,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它,并希望得到妻子的理解。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说明林觉民因为一直没有把为革命牺牲之志告诉妻子而心怀愧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语文教学:必修下第三单元课件《中国建筑的特征》.docx
- 高中语文教学:必修下第三单元课件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docx
- 高中语文教学:2024届语用新题“语境+词义”解题指导(导学案).docx
- 高中语文教学: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111.docx
- 高中语文教学:2023暑期红楼梦阅读任务1.docx
- 高中语文教学:14-1《促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 高中语文教学:12《祝福》教学设计及反思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docx
- 高中语文教学:10-《劝学》《师说》挖空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高中语文教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x
- 高中语文教学:《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期末复习.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