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一单元乡村和城镇第50课时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生版).docVIP

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一单元乡村和城镇第50课时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生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0课时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目标导航

知识导图

1.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

2.能够说明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3.说明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上的体现。

4.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一、地域文化

1.文化起源: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与认知。

2.地域文化的内涵

3.从景观入手感受地域文化

景观分为________景观和人文景观。如下表所示:

景观类型

含义

举例

自然景观

较少受到________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影响的景观

行云飞瀑、高山流水等

人文景观

人类利用________加以创造形成的景观

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等

4.城镇和乡村地域文化的差异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体现人地和谐的理念

2.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1.城镇景观对地域文化的体现

2.城镇景观对地域文化的保护途径

在城镇景观的设计中,如何________________,体现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增加社会福利、创造灿烂文化,已经成为设计者们共同的追求。

温馨提示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从成因上来看,是自然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特别提示城镇景观和乡村景观都是在地域文化的孕育下形成的,都有各自独特的风貌和个性。通过城镇景观和乡村景观可以感受地域文化。

思维拓展地域文化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1)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eq\a\vs4\al(民居多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eq\b\lc\{(\a\vs4\al\co1(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

(2)建筑材料的选用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建筑材料地域性

举例

产石地区多石构

福建平潭石头厝

产木材地区多木构

江南的廊桥

产竹地区多竹楼

云南西双版纳竹楼

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陕西窑洞

重点地域文化特色分析

1.地域文化与传统民居

类型

主要分布

建筑特色(或功能)

徽州民居

古徽州地区(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

依山傍水,尊重自然山水大环境;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可防邻居失火,殃及自家;黑瓦白墙,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透露质朴与清秀

碉楼

广东开平、藏区

一般只有一个大门供进出,底层不开窗,上层窗较小,主要用于防御

土楼

福建

吊脚楼

我国西南苗族、土家族聚居区

可防蚊虫、野兽袭击;且多山地,平地少

竹楼

云南傣族聚居区

当地气候湿热、蚊虫等较多,竹楼可通风散热,防潮,防蚊虫、野兽袭击

窑洞

黄土高原地区

黄土具有直立性;当地气候冬冷夏热,而窑洞内冬暖夏凉

四合院

北京最为典型

居住格局体现长幼尊卑有序观念;坐北进南,可采光;四面合围,冬季可挡冷空气

蒙古包

内蒙古高原地区

轻便、便于拆卸,为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

2.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结构

特征

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

屋顶

呈“人”字形

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当地降水较为丰富

呈“人”字形,坡度特别大

冬季降雪多→利于排雪,防止积雪压垮屋顶

只有半坡

坡朝向院内→收集雨水→降水少,水资源不足

墙体

建筑材质

根据材料,推测当地大致环境特征

厚实

可能是为了防风,或防寒、防盗匪

多而大

通风散热→当地气候较为炎热

少而小

当地可能风力较大,或防御,或防寒

其他

普遍有架空层→当地气候比较潮湿;白墙黑瓦→与当地湿润的气候环境相适应

3.我国典型的地域文化

文化景观

地理环境

乌篷船

我国江南平原地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沛,河网密布,适宜人们采用水路船运的出行方式

那达慕大会

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位于温带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畜牧业发达,适合赛马、摔跤等户外活动

泼水节

云贵高原的坝子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暖热湿润,水源丰富

坎儿井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水源,坎儿井有利于引水,减少蒸发

[典例](2022·江苏卷)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下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1)许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这样建造主要是为了()

A.防御海浪,便于出行 B.扩展用地,抵御强风

C.稳固地基,承受积雪 D.减少潮湿,保暖防寒

(2)岛上搭建了许多木架,其主要功能是()

A.风干海鱼 B.晾晒衣物

C.堆放薪柴 D.圈养牲畜

(3)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

A.林海 B.冰川

C.雪原 D.极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