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胆囊腺肌症分型、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病理及影像学检查.doc

临床胆囊腺肌症分型、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病理及影像学检查.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胆宴腺肌症分型、临味表现、发病机制、病理及影像学检查

临床胆囊腺肌症分型、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病理及影像学检查

胆囊腺肌症(gallbladderadenomyomatosis,GBA)是一种以胆囊腺体、肌层慢性增生,同时伴有黏膜上皮陷入肌层从而形成罗-阿窦(RokitanskyAschoffsinuses,RAS)为特征的非炎症性、非肿瘤性的良性疾病。

1842

Rokitansky教授在1842年提出明显的慢性胆囊炎会出现隐窝样结构,这些结构数目多,通常较小,开放口较窄。

1905

1905年CarlAlbertLudwigAschoff教授再次描述了这一概念,认为是假憩室,应该是Luschka导管,这些憩室样结构就以两位病理学教授名字命名为Rokitansky-AschoffSinuses。

1960

胆囊腺肌症(GBA)由Jutras等于1960年提出,发病率约为2.8%~5%,且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GBA分型

根据累及范围可分三种:

局限型:胆囊壁局部明显增厚,多位于胆囊底部,常为单发,易被误为肿瘤,该型可分有内翻、外翻和中间位三种表现。

节段型:胆囊壁部分节段增生,常导致胆囊环形狭窄,狭窄部壁厚>2mm,边缘不规则。

弥漫型:整个胆囊壁均有增生,超声表现为胆囊壁增厚,胆汁可进入罗-阿窦,增厚的胆囊壁内出现点状无回声,其内形成胆固醇结晶时可出现彗尾征。

GBA临床症状

与胆囊结石、胆囊炎极为相似,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及体征,体检偶然发现。部分患者表现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右上腹隐痛、右肩部放射痛等。

GBA发病机制

GBA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外国学者JUTRAS等认为GBA是胆囊壁上一种组织成分发生过度增生的结果,它既不同于因炎症引起的疤痕组织增生,也不像肿瘤具有破坏性趋势。而多数学者认为GBA是由于胆囊黏膜增生、平滑肌增生、神经纤维异常增生而导致胆囊壁肥厚,同时增生黏膜上皮陷入肌层从而形成RAS。随着对GBA的进一步研究,有些学者提出了新观点:胆囊动力异常,胆汁流出受阻,囊内压力增高,导致黏膜陷入肌层而形成RAS。

GBA病理

GBA病理改变为胆囊黏膜、肌层增生,导致胆囊壁增厚,增厚的黏膜可突入或穿过肌层形成小囊,称罗一阿氏窦(Rokitansky-Aschoff,RA),RA可数目繁多、大小不一,一般为2—3mm,RA与胆囊相通.窦口常有狭窄,其内的胆汁常引流不畅,可形成小结石。梗阻还可形成囊肿、脓肿、穿孔、内瘘等。

GBA收缩功能增强

胆囊腺肌症患者的收缩功能增强并没有得到公认。1960年JutrasJS最早提出胆囊腺肌症的粘膜和平滑肌增生为主的特征,认为这些特征伴有所谓的高收缩性、高兴奋性和高分泌症状。这一观点实际上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实。胆囊腺肌症者的胆囊收缩功能是多变的,有增强的,有减弱的、有局部收缩运动异常的。

影像学检查

超声

由于胆囊腔内无回声胆汁的衬托以及超声检查的实时性和高分辨率,使得超声检查胆囊病变具有CT、MRI等其他影像学检无可比拟的优势。

胆囊腺肌症的共同超声特点为胆囊壁节段性或弥漫型增厚,壁内可见囊状无回声区(罗-阿窦),增厚的胆囊壁内无明显血流信号。

局限型(基底型):

表现为胆囊底壁部局限性中低回声结节,呈锥形或帽状,其内可见细小囊状无回声。

节段型

局部增厚的囊壁向腔内凸出,形成“三角征”,胆囊腔变窄,呈“葫芦状”胆囊。

弥漫型

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内壁不平整,出现凹凸面,胆囊腔狭窄,增厚的壁内可见细小囊状无回声区,部分可伴有细小强光点伴“彗星尾”征。

CT表现

胆囊壁弥漫性、节段性或局限性增厚,胆囊壁内见多发小憩室,可与胆囊腔相通。

弥漫型:胆囊壁增厚欠均匀,囊腔内面轮廓不整,壁内见多个RAS,部分与囊腔相通。

局限型:胆囊底部呈帽状增厚,多向外凸出,囊腔内面较光整。

节段型:胆囊壁节段性增厚,胆囊缩窄变形,远端囊腔内可伴有小结石;

CT增强

动脉期病变区域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强化逐渐向肌层、浆膜层延展,各型增厚的壁内可见小囊状低密度无强化区即为RAS。

MRI检查

MRI检查在T2WI、STIR序列中,尤其是STIR序列,RAS表现为增厚的胆囊壁及壁内点状或小囊状为高信号。当RAS因胆汁成分的不同在T2WI中显示为等信号时,STIR序列显得尤为重要,因周围结构信号被抑制,可显示为高信号。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时增厚的胆囊壁内出现多个小圆形高信号被称为“珍珠项链征”,此为GBA在MRCP的特征性表现。

GBA预后

目前尚没有证据证明胆囊腺肌症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但胆囊腺肌症确实能伴发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胆囊腺肌瘤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癌变时,特征为表面被覆上皮无异型,其下Rokitansky-Aschoff窦呈囊性扩张,囊内常含有黏液或浓缩的胆汁,被覆肿瘤性胆管上皮或柱状黏液上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白衣侠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业医学治疗共享,人人共享,共享你我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