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VIP

统编版(2019)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统编版2019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内容第一页总编版2019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综合检测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历史基础知识1.“大禹治水”的传说最早见于春秋《诗经·商颂》,此处的“水”仅指黄河中下游的河济地区第二部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2.春秋初期的战争情况是“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第三部分《孙子兵法》的基本原则3.战国时孙膑提出“必攻不守”,持

第PAGE1页共NUMPAGES13页

统编版(2019)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综合检测试卷

测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4·河南创新联盟高一联考)据学者考证,“大禹治水”的传说最早见于春秋《诗经·商颂》,此处的“水”仅指黄河中下游的河济地区。而在战国《尚书·禹贡》中,禹不仅治水,还划分了“九州”和“五服”,其活动范围远远超越了商周之地,甚至达到了钱塘江地区。这可以说明()

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B.夏统治区域范围较大

C.战国时期水患频发

D.传说故事无史料价值

2.(2024·江苏苏州高一期末)春秋初期的战争情况是“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春秋末年的《孙子兵法》确立“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的战争基本原则;战国时孙膑提出“必攻不守”,持久战和歼灭战思想逐步萌芽并发展。这些转变反映了()

A.兼并战争初露端倪B.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C.礼乐制度走向崩溃D.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3.(2024·黑龙江龙东高一联考)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后,“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此外,在起义后不到三个月内,赵、齐、燕、魏等旧地,纷纷有人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这可用于说明当时秦朝()

A.地方治理制度建设缺失

B.六国贵族主导了秦末起义

C.统一六国缺乏民意基础

D.统治严苛失去了社会支持

4.(2024·北京四中高一期中)史学家钱穆指出:“两汉人才皆从地方自治出。而地方自治则注重学校教育与乡邑清议,宜乎两汉吏治之美,冠绝后世。而汉代国力之隆,治化之蒸,亦皆本于此矣。”该论述意在()

A.肯定世卿世禄制度的政治影响

B.强调察举制对两汉兴盛的时代价值

C.描述九品中正制度的历史意义

D.突出科举制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5.(2024·河南商丘名校高一期中)据《魏书》载:“显祖(献文帝)平青齐(山东一带),徙其族望于代。时诸士人流移远至,率皆饥寒。”孝文帝即位后,则“选尽物望,河南人士,才学之徒,咸见申擢”,自此,“平齐民”摆脱了卑贱的地位,取得了入仕求宦的权力。孝文帝的这一举措()

A.意在制衡鲜卑贵族的政治权力

B.有效促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交融

C.顺应了政权封建化转型的需要

D.折射出北魏社会矛盾逐渐缓和

6.(2024·天津市耀华中学月考)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齐竟陵王萧子良为首的佛门信徒与无神论者范缜的大论战、佛道围绕“老子化胡”问题的争论及佛儒关于“沙门是否拜王者”和“沙门袒服之争”等争论。据此可知,当时()

A.思想领域较为活跃开放

B.三教合一的趋势已凸显

C.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

D.佛教思想占据优势地位

7.(2024·福州一中期末)下表所示为唐太宗时御史大夫任职变化情况。据此推知,该现象有利于()

姓名

任御史大夫时间

任御史大夫后所任最高官职及时间

是否任相

杜淹

武德九年

贞观元年九月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参议朝政

温彦博

贞观二年

贞观四年二月为中书令,贞观十年为尚书右仆射

萧瑀

贞观四年

贞观四年二月为御史大夫,参议朝政

张亮

贞观五年

贞观十七年八月为刑部尚书,参议朝政

韦挺

贞观六年

后因贻误军机,除名

马周

贞观十七年

贞观十八年八月升任中书令

A.削弱士族特权B.三省六部制产生

C.提高监察效能D.中央集权的强化

8.(2024·海门中学高一段考)学者吴钩认为,宋朝在很多方面具有近代社会的特征。古代社会是固态的,每个人都被束缚在固定的户籍地,限制在固定的社会等级中;而近代社会则是液态的、流动的。下列最能体现宋朝“流动”特征的是()

A.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B.区域间长途贸易繁荣

C.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D.程朱理学受官方推崇

9.(2024·石家庄二中月考)有学者指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据此推断,所谓的“合”是指()

A.铲除了唐后期以来的地方割据势力

B.延续了两宋时削弱地方权力的传统

C.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加强了对地方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

10.(2024·江苏南通高一期末)清朝规定奏折由具奏人派遣专人或通过驿站直接送入内宫,由皇帝亲自拆阅并用朱笔批示,然后再交来人或通过驿站发回原奏人遵行,中间不必经过任何机构或个人转手。这一做法()

A.使中枢秘书机构发生变化

B.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杜绝了官场营私舞弊现象

D.减轻皇帝处理政务的负担

11.(2024·山东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ng55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