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docxVIP

第3.3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淘宝:中院研究所

PAGE1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教学目标

1.诵读吟咏,感受苏词雄浑、壮阔的意境与豪放的风格。

2.品味重点词句,探讨词人所表达的情感和词作的意境。

3.学习本词映衬烘托的表现手法及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体会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点。

4.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情感和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品味词句,特别是关键词语,从中体味词人的情感和词作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从品味词句的过程中体会词人壮志难酬的情怀。

四、教学方法:诵读发、点拨法、交流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有喜欢的偶像吗?你是喜欢他的颜值、才华,还是人格魅力?老师也有一个十分崇拜的偶像,自从第一次遇见他,就被他深深吸引。他是最浪漫的诗人,为悼亡妻低吟十年生死两茫茫;他是最豪放的词家,面对古赤壁战场高唱大江东去;他是最超脱的文人,多次被贬依然乐观豪迈超脱旷达;他是最难得的全才,精通书法绘画、热爱造酒美食;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是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他是谁?(学生回答)

他就是北宋文豪苏轼。我以苏轼为偶像,苏轼也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是谁呢?今天我就带着大家走进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起去寻找答案。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三)写作背景

《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自己淳至的精神。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四)朗读指导

1.听名家朗读,初步感受本词豪迈的特点。

2.学生朗读,教师点评朗读效果

3.上、下片具体写了什么内容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本词上片咏赤壁美景,下片抒怀古幽情,最后抒个人感慨。

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些内容的呢?我们接下来进行深入研究。

(五)研读上阙

1.请大家齐读上阕,用一两个精炼的词语来概括赤壁之景的特点。(同桌讨论)

2.文中哪些句子最能表现雄浑、壮阔的特点?说说你的感受。(师生共同探究)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明确:“大江东去”,劈头四字,就有排山蹈海之势。犹如看3D电影时,一个镜头,诗人就将滚滚长江一下子推至我们面前,只见长江携着巨浪向我们迎面扑来,不可阻挡。用“大”字来修饰长江,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为全诗定下了高昂的基调。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更是用语新奇,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大家说说哪个词用的好?为什么?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为什么说是周郎赤壁?(点名回答)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我们没有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但却能感受到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这完全得益于作者用词的艺术。写了哪些具体景物?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学生思考,交流,点名回答)

明确:石,岸边的悬崖峭壁。涛,奔腾的江水。石用“乱”,写出崖壁的山石散乱险怪,“穿”写出山崖陡峭、直插云霄的气势。涛用“惊”,写出波涛汹涌,“拍”写出水石相搏的情状、声音与力度。用“千堆雪”喻浪花形象真切,“卷”写出了浪花奔腾四溅的情形。此句诗人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的意象描绘了一幅雄奇壮阔的画面,表现了作者豪迈的情怀。面对赤壁如此壮阔的美景,诗人发出了怎样感叹?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六)研读下阕

1.人物分析:这是个怎样的周瑜?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有关周瑜的片段。“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婚姻:小乔初嫁了。为什么说“初嫁”?当时小乔刚嫁给周瑜吗?

外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这句写出了周瑜什么特点?

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谈笑间,表现了周瑜什么特点?

2.诗人感受:面对这样的周瑜,苏轼感受如何?应怎样理解?

(1)感受:“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2)为什么是“多情应笑我”?

(3)怎样理解“人生如梦”?

3.再读全词,理解写作目的(抒已怀)

4.文章为何由千古江山写到赤壁这一古迹?作者为何对英雄周瑜这一古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业写作罗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专注于教学及企业生产文案的创作,具有多年工作经验,欢迎咨询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4年09月21日上传了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