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羁旅思乡类专题练习合集.docxVIP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羁旅思乡类专题练习合集.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高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羁旅思乡类 专题练习合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平甫①金山②会宿寄亲友 王安石 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③。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④恨未能。 【注】①平甫:王安国的字,安国为安石长弟。②指镇江的金山寺。③西兴:浙江杭州萧山西兴镇,范蠡曾筑城于此,吴越曾在此鏖战。④扶桑: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又传说为东方海中的古国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起句以浑厚豪健之笔为起调,从远处落笔,遥望北固山,像是大海的门户,横亘天边。 B.“烟中”一句由远及近,描写眼前景物,晚烟朦胧的沙岸,犹如杭州萧山的西兴镇。 C.颔联写夜色中金山的所闻所见,使用了夸张手法,将夜间宿于金山的见闻记录下来。 D.前六句诗,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由黄昏到初夜再到深夜的过程,章法井然有序。 2.这首诗颈联写景颇为精妙,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怀京师【注】 吕本中 北风作霜秋已寒,长江浪生船去难。 客愁不断若江水,朝思暮思在长安。 长安外城高十丈,此地岂容胡马傍? 亲见去年城破时,至今铁马黄河上。 小臣位下才则拙,有谋未献空惆怅。 汉家宗庙有神灵,但语胡儿莫狂荡。 【注】此诗作于靖康(北宋年号)二年,时诗人避难南方。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深秋北风肃杀、寒霜遍野的景象,营造凄凉阴郁的意境,为下文抒情议论做铺垫。 B.第三句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以“江水”喻“愁”,化无形为具象。 C.诗歌的七、八两句述写经历:去年亲见金兵攻破京城,而到现在敌人的铁骑被阻挡在黄河两岸。 D.本诗运用了借代手法,诗歌中的“长安”指北宋京都汴京,诗题中的“京师”也应指北宋的京城。 4.通读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次”有“依次”“停留”“接连”等意思,标题中的“次”指停留、停宿。 B.首联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劳。 C.颔联描写了船行江上、一帆风顺、平野开阔、春潮渐退的壮观景象。 D.颈联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以及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6.杜甫的《春望》和本诗都提到了“书”的意象,请分析其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羁旅诗,首联写诗人孤身一人在旅馆居住,静静凝思黯然神伤,营造了一种孤寂的凄冷氛围。 B.诗歌颔联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寒灯”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断雁”引发愁绪,描绘一幅寒夜孤客难眠图。 C.诗歌颈联虚实结合,想象拂晓才能到家,家信更要隔年方可送达,流露出浓浓而真挚的思乡之情。 D.全诗由思旧到愁思难眠,再由梦归到设想,情感层层推进,内含深长的忧愁,读之凄婉动人。 8.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去者日以疏① 《古诗十九首》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注】①游子路出城郊,看到墟墓,有感于乱世而发。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统领全诗,以富于形象的哲理警句作为序幕,对人生命运进行了深刻思考。 B.诗人眼前所见图景触目惊心:埋葬死人的古墓被平成耕地,松柏也被摧毁化为柴薪。 C.“萧萧”形容秋风,白杨树在秋风吹拂下发出悲凄的声响,使人联想到死去的故人。 D.最后两句看似游离之笔,却显示出了诗歌的跳跃性,它和上文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10.这首诗抒发了主人公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歙浦① [宋]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注】诗人家在祁门,陆行到款州城,改由浙江水道东下。本诗作于歙州府城江畔舟中。 11.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因岸景“似去年”而今昔勾连,“此路”虽是暂时停泊,却也不忍分别。 B.颔联进一步渲染,把具体形象与抽象的感情结合起来,收到生动的艺术效果。 C.颈联将“江声”人格化,与寒江有机融合,展现出广阔凄清的背景。 D.尾联出现了一

文档评论(0)

188****797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