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本篇论述了痉、湿、暍病的病因病机、证候、治疗及预后。痉病的病位在筋脉,由外感风寒、体内津液不足、筋脉失养所致,以项背强急、口噤甚至角弓反张为特征。本篇痉病以外感风寒为主,与温病热盛津伤以及内伤引起的痉厥不同。湿病为感受外湿并兼风夹寒,侵犯肌表,流注关节所致,以发热身重、骨节疼烦为主症。暍即伤暑,以发热身重、汗出烦渴、少气脉虚为主症,与后世烈日下远行、猝然昏倒之中暑有所不同。 痉、湿、暍三病都由外感诱发,起病多有太阳表证,与伤寒相似,故合为一篇。此外,痉、湿、暍三病具有伤寒与杂病的过渡性质,故该篇作为论述杂病证治的开端,寓意深刻。 一、痉病 (一)病因病机 【原文】 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痙 ① 。(4) 夫風病 [1] 下之則痙,復發汗,必拘急。(5) 瘡家 [2] 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痙。(6) 【校勘】 ①痉:原作“痓”,据赵开美本改。 【注释】 [1]风病:指太阳中风病证。 [2]疮家:久患疮疡或金刃创伤不愈的患者。 【释义】 上述三条论述误治伤津致痉。误治的方式有二:一是过汗,包括太阳病过汗和久患疮疡而夹有外感表证的过汗;二是误下,太阳中风本应汗解,反用下法,则为误治。表证过汗或误下,疮家兼外感表证误汗,均可更伤津液,筋脉失养,以致痉病。尽管误治方式不同,但伤津劫液致痉的机理却完全一致。这三条原文就是以误治的形式说明,感受风寒,津液不足,筋脉失养是痉病基本的病因病机。 (二)主要脉症 【原文】 夫痙脉,按之緊如弦,直上下 [1] 行 一作築築而弦。《脉經》云:痙家其脉伏堅,直上下 。(9) 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强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 [2] ,背反張 [3] 者,痙病也。若發其汗者,寒濕相得,其表益虛,即惡寒甚;發其汗已,其脉如蛇 ①[4] 一云其脉浛 。(7) 【校勘】 ①若发其汗……其脉如蛇:成本《伤寒论》无此25字。 【注释】 [1]上下:指关脉之上下,即自寸脉至尺脉。 [2]口噤:牙关紧闭。 [3]背反张:背部筋脉拘急,出现角弓反张的症状。 [4]其脉如蛇:痉病误汗后出现沉伏不利的一种脉象。《金匮要略心典》注曰:“脉伏而曲,如蛇行也。” 【释义】 上述两条论述痉病的主要脉症。“紧如弦”应理解为“紧而弦”,“如”“而”古人往往互用,故痉病的主脉是弦紧脉。“直上下行”形容脉象自寸至尺,上下三部皆强直而弦。痉病是由于筋脉强急而致,所以其脉亦见强直弦劲之象。再从原文“按之”两字来看,含有痉脉沉紧、弦劲有力、重按不减之意,故原文第8条曰:“脉如故,反伏弦者,痉。”这与太阳伤寒脉浮紧、太阳中风脉浮缓是有区别的。患者身热恶寒,属太阳表证;面赤目赤,属阳明里热证。阳郁于上,则头热;阴凝于下,则足寒。太阳之脉循背上头,阳明之筋上夹于口,风寒客于二经,化燥伤津,筋脉失于濡养,则可见颈项强急、头摇口噤、背反张等。至于原文“若发其汗……其脉如蛇”,历代注家有不同看法。一般认为是发汗后痉病的症状、脉象所发生的变化。 【辨治思维与要领】 痉病的主脉是弦紧脉,临床表现的要点是颈项强急、口噤、背反张等筋脉拘急不利症状。 (三)刚痉与柔痉的鉴别 【原文】 太陽病,發熱無汗,反 ① 惡寒者,名曰剛痙。(1)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 ② ,名曰柔痙。(2) 【校勘】 ①反:《甲乙经》无“反”字。《医宗金鉴》认为本条当有“恶寒”,故疑“反”为衍文,可从。 ②不恶寒:《诸病源候论》无“不”字,《脉经》“不恶寒”下有“一云恶寒”注文,可从。 【释义】 上述两条论述刚痉与柔痉的证候及其鉴别。原文冠以“太阳病”,说明刚痉、柔痉都伴有发热、头痛、恶风寒等外感风寒表证。风寒袭表,内有津液不足,筋脉失养,则可出现颈项拘急、口噤等症。尽管原文没有明写,但两个“痉”却是画龙点睛所在,无痉之症,何以言痉,这是《金匮要略》的省文法。 【辨治思维与要领】 刚痉、柔痉的主要鉴别点,是在痉病症状基础上伴有发热、恶寒、无汗等太阳伤寒症状的为刚痉,伴有发热、汗出、恶风等太阳中风症状的为柔痉。 (四)证治 1.柔痉 【原文】 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强, 然 [1] ,脉反沉遲,此爲痙,栝樓桂枝湯主之。(11) 栝樓桂枝湯方: 栝樓根二兩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頃 [2] ,啜熱粥發之。 【注释】 [1] (shū殊) 然:本指小鸟羽毛未盛,伸颈欲飞复不能飞的样子。此指患者身体强直,不能俯仰转侧自如。 [2]食顷:一顿饭时间。 【释义】 本条论述柔痉的证治。以方测证,可知柔痉当伴有太阳中风证的发热、汗出等症状。栝楼桂枝汤即桂枝汤加栝楼根。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是太阳中风证的主方,所以说本条是论述柔痉的证治。条文言“太阳病,其证备”,而不言“发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