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与北京大学.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对于中国人来说,北京大学的重要性超过了普通大学。它是中国精神的象征。北大的命运连接着中国的命运;北大的性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它不仅是学术的殿堂,更是民主的旗帜。而讲北大的崛起,则必须谈到一个人——“北大之父”蔡元培。 校内官僚习气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可以说这是康有为、梁启超这些维新派最成功的作品。然而好景不长,西太后发动政变,几乎所有的变法措施都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像棵独苗一样被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 西太后自有她的打算,她要把大学堂带回到祖宗开创的老路上去。她先是借八国联军进京,以“主和”的罪名杀了锐意革新的管学大臣许景澄;又在1903年重新修订大学堂章程,在大学分科中增设了经学科,使大学堂完全成了旧式书院。这时学校的主要部分为仕学院,专招进士、举人出身的七品以上京官入学,校内官僚习气极为严重。当时的学生多数出身于贵族官僚门第,讲授经史的也多为翰林院腐儒和政府官吏。学生入学堂是为了找“恩师”做靠山,谋求升官之道。据说当时的体育课,有些教员叫口令也毕恭毕敬地喊什么:“老爷,向右转!”“大人,开步走!” 好多教员是政府的官员,拿干薪挂名或者靠发老讲义混日子。学生们也把进北京大学作为升官的跳板,学生不好学,吃花酒,捧名角,逛妓院,打麻将,对读书兴趣不大,有钱的则带着听差入校,上课铃一响,得先由听差来请老爷上课。教师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更有一帮纨绔子弟,搞了一个“探艳团”,校内一片乌烟瘴气,正气得不到扶持,有识之士得不到重用。虽然曾经整顿过,但“官僚的习气,不能洗尽”。 1917年,等待蔡元培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 .营造良好的大学氛围 这年冬天,蔡元培只身来到北京,他第一个去拜访的就是陈独秀。从此两个人并肩奋斗,北大也由此迈上了自由和民主的道路。 蔡元培第一次踏入北大时, 就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当时工友们在校门口排队迎接, 行礼欢迎身穿长袍马褂的校长“大人”, 蔡元培急忙下马车, 脱下礼帽, 恭恭敬敬地还礼。这是工友们从来也没有遇到过的“怪事”。此后, 他每天经过校门, 都脱帽鞠躬, 向校警还礼。 蔡元培在北大的第一次演讲中说:“我来这里一是希望学生丢掉读书做官的思想,树立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地的信念。二是想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今天我和陈学长一起,真心来和大家商量一个问题,我们究竟要把北大这所最高学府,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呢?我以为大学之大,不是校舍恢宏,而是学术气度广大。这些年来我在西方考察教育,发现各国大学风格颇有差异。像英国的养成人格,德国的专重学问和美国的兼及实用等等。而且我发现一所好的大学,都有她自己独特的校风和精神传统。那么,什么才是我们北大的校风和精神呢?我以为第一流的大学,不仅仅是肩负着阐发新学,昌明旧术之责任。也就是说,不能仅仅满足于为社会提供有知识技术的专门人才,还应该是整个国家最高尚、最纯洁的学术圣地,是培养具有人类优秀品质和完美个性的‘思想库’和‘实验室’。这些天我常在问自己,你心目中的新北大究竟该是什么模样呢?我以为首先应该有学术至上、思想自由的学术气度。我们的北大,应该把培养具有独立思想和自由意识的批判者作为奋斗目标。我历来主张教育要完全交给教育家去办,要保持独立的资格,丝毫不受各派政党或教会的影响。看来在中国,一所新型大学的诞生,还要有一种敢于和封建体制和黑暗势力相抗争的精神和勇气呵!” 钱理群曾说,中国知识分子从庙堂走向民间,从官场走向象牙塔、十字街头,正是从蔡元培踏进北大这一天开始的,是从蔡元培重新给大学下一个定义那天开始的。 板推动的大学制度 对北大,蔡元培在办学思想上提出了十六字箴言:“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这个方针下,蔡元培要把北大改造成为一片“精神的圣地”,北大的魅力从此不再是成批生产官僚的“魅力”,而是生产精神的“魅力”。有了他提倡的“思想自由”,北大的“研究室”变成了一座潜力巨大的思想发动机,从古老的孔孟之道,到最时髦的克鲁泡特金、尼采,从最顽固的文化保守主义到最先进的全盘西化论,各种思潮在这里碰撞、激荡,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要从根本上改革北大,必须有思想上的开放性,必须具有创新的精神,同时还应有宽广的胸怀,开阔的视野,兼容众家之长。蔡元培有容人的雅量,唯才是举,不拘一格。他聘请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刘半农、钱玄同等一批新派人物,同时他还聘请了年仅24岁,中学毕业、自学成才的梁漱溟,留任了一批顽固守旧但学有专长的旧派人士如刘师培、辜鸿铭等等。 这些举措都需要超人的胆量,必须顶着巨大的压力。1918年的北大有教员二百多人,教授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其中陈独秀不满40岁,梁漱溟24岁,徐家璜25岁,朱家骅26岁,刘文典、胡适28岁,这批中坚力量正是北大欣欣向荣的原因所在。 谈到这里,我们先来介绍两个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