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 -医学课件.pptVIP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 -医学课件.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19.-10 连续五版载入美国药典的经典的胆酸结合剂类调脂药物,有效降低血脂,减少毒副用。 主要活性成分: 聚苯乙烯季铵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氯化物 药理作用: 减少胆汁酸的重吸收,从而促进肝内胆固醇向胆汁酸 的转化,降低胆固醇含量。 适用症: 本品可用于Ⅱa型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 药物名称:  考来烯胺? 药物别名:  消胆胺,降胆敏,消胆胺脂 2. 次级胆汁酸的生成 ﹡部位:回肠和结肠上段 ﹡过程 初级胆汁酸 次级胆汁酸 肠菌 水解脱羟 初级结合胆汁酸 排入肠道 游离胆汁酸 次级游离胆汁酸 胆汁 肠道菌水解 7-脱羟反应 脱氧胆酸 石胆酸 熊脱氧胆酸 鹅脱氧胆酸 7?-羟基转变成7?-羟基 熊脱氧胆酸药理学效应: 它是双羟基胆汁酸,亲水性,在慢性病治疗时具有抗 氧化应激作用,可用于降低肝内由于胆汁酸储留引起 的肝损伤,改善肝功能以减缓疾病的进程。 口服熊脱氧胆酸后干扰胆酸和鹅脱氧胆酸在小肠的 吸收,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盐。 这一胆汁酸的治疗机制还包括直接的细胞保护, 对功能异常微管的去污剂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 肠菌 胆汁酸肠肝循环概念 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腔后,通过重吸收经门静脉又回到肝,在肝内转变为结合型胆汁酸,经胆道再次排入肠腔的过程。 3.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使有限的胆汁 酸库存循环利用 胆固醇 结合胆汁酸 (合成0.4~0.6g/d 代谢池3~5g/d) 胆汁酸肠肝循环的过程 结合型胆汁酸 (回肠) 未结合型胆汁酸 (肠道各部) 胆烷酸衍生物 胆汁酸肠肝循环的生理意义 将有限的胆汁酸反复利用以满足人体对胆汁酸的生理需要。 胆汁酸库3-5g,6-12次肠肝循环,从肠道吸收的胆汁酸总量可达12-32g。 第三节 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Biosynthesis of Heme 血红蛋白(Hb) Hb特征:作用 运输O2、CO2 存在 RBC 珠蛋白 (α2β2 ) 血红素?(含铁的卟啉化合物) 合成部位:幼RBC、网织RBC 合成过程:合成珠蛋白+合成血红素 组成 一、 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243页 定位 主要部位:骨髓 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 肝 线粒体(起始和终末),胞液(中间阶段) 合成原料: 甘氨酸、琥珀酰CoA、Fe2+ 合成过程 ① ?-氨基-?-酮戊酸(ALA)的生成 + HSCoA + CO2 ALA合酶 (辅酶:磷酸吡哆醛) 反应部位:线粒体 关键酶 ALA合酶 琥珀酰CoA 甘氨酸 ALA 胆色素原(PBG)的生成 ALA生成后从线粒体进入胞液 ALA脱水酶 2H2O 反应部位:胞液 在ALA脱水酶(ALA dehydrase)催化下,二分子 ALA 脱水缩合生成一分子PBG。 ③ 尿卟啉原与粪卟啉原的生成 4x 胆色素原 线状四吡咯 尿卟啉原Ⅲ 粪卟啉原Ⅲ 胆色素原脱氨酶 尿卟啉原Ⅲ 同合酶 尿卟啉原Ⅲ 脱羧酶 反应部位:胞液 ④ 血红素的生成 胞液中的粪卟啉原Ⅲ再进入线粒体 反应部位:线粒体 粪卟啉原Ⅲ 原卟啉原Ⅸ 原卟啉Ⅸ 血红素 粪卟啉原Ⅲ 氧化脱羧酶 亚铁螯合酶(血红素合成酶) 原卟啉原Ⅸ 氧化酶 Fe2+ ① 合成的主要部位是骨髓和肝脏,但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 ② 合成的原料简单:琥珀酰CoA、甘氨酸、Fe2+等小分子物质; ③ 合成过程的起始与最终过程在线粒体,中间过程在胞液; ④ 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是ALA合酶。 血红素合成的特点 血红素、 VitB6缺乏、高铁血红素 (-) 某些固醇类激素、致癌剂、药剂、杀虫剂(+) 二、合成的调节 ① ALA合酶 4. 谷胱甘肽结合是细胞应对亲电子性异源物的重要 防御反应 黄曲霉素B1-8,9-环氧化物 谷胱甘肽结合产物 催化这类反应的酶称为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5. 甲基化反应是代谢内源化合物的重要反应 甲基的供体:S - 腺苷甲硫氨酸(SAM) 烟酰胺 N-甲基烟酰胺 儿茶酚 O-甲基儿茶酚 6.甘氨酸主要参与含羧基非营养物质的生物转化 苯甲酸 苯甲酰CoA 甘氨酸 苯甲酰CoA 苯甲酰甘氨酸 甘氨酸结合反应 胆酸 + 甘氨酸 甘氨胆酸 乙酰胆碱水解: 解热镇痛药非那西汀: 皮质醇降解: 乙醇 结合胆红素生成: 第一相反应-

文档评论(0)

ameng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