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集解》清·汪昂.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方集解汪昂 目录 · 自序 · 凡例 · 补养之剂第一 · 发表之剂第二 · 涌吐之剂第三 · 攻里之剂第四 · 表里之剂第五 · 和解之剂第六 · 理气之剂第七 · 理血之剂第八 · 祛风之剂第九 · 祛寒之剂第十 · 清暑之剂第十一 · 利湿之剂第十二 · 润燥之剂第十三 · 泻火之剂第十四 · 除痰之剂第十五 · 消导之剂第十六 · 收涩之剂第十七 · 杀虫之剂第十八 · 明目之剂第十九 · 痈疡之剂第二十 · 经产之剂第二十一 · 救急良方第二十二 · 勿药元诠第二十三 ? ? ? ? ?   医方集解 清·汪昂 公元1682年   本书系我国清代著名医家汪昂搜罗古今名方,精心整理编撰而成,书成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   全书共分3卷,以正方及附方的形式选录古今临床常用方剂700余首,其中正方388首。全书按方剂的功用性质分为补养、涌吐、发表、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等21类。每方除列述方名、说明主治,介绍组成及附方加减之外,并引录各家学说阐明方义。书后附有提供仓促救急之用的”急救良方”及养生参考的 ”勿药元诠”。   该书广搜古今诸家名方,汇集众说详加注释,选方切于实用,文字通俗简明,流传甚广,影响甚大,是一部简明实用的中医方剂学专著。   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刊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广泛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自序   孔子曰∶“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夫仁为心性之学,尚不可以无方,况于百家众艺,可以无方而能善此乎。诸艺之中,医为尤重,以其为人之司命,而圣人之所以必慎者也。窃尝思之,凡病必有症,症者,证也,有斯病必形斯候者也。证必有脉,脉者,脏腑经络、寒热虚实所由分也。有与证相符者,有与证不相符者,必参验之,而后可施治者也,察脉辨证,而方立焉。方者,一定不可易之名。有是病者,必主是药,非可移游彼此,用之为尝试者也。   方之祖始于仲景,后人触类扩而充之,不可计殚,然皆不能越仲景之范围。盖前人作法后人因焉,创始者难为力,后起者易为功,取古人已验之成规而斟酌用之,为效不既易乎。   然于方之有解,始于成无己,无己慨仲景之书后人罕识,爰取《伤寒论》而训诂之,诠证方,析微不度考》家之所见不或曰∶善师者不陈,得鱼者忘筌,运用之妙,在于一心,何以方为。余曰∶般不弃规矩,而神取是。   康熙壬戍岁阳月休宁庵汪昂题于延禧堂 凡例   ——古今方书,至为繁多。然于方前第注治某病某病,而未尝发明受病之因,及病在某经某络病之希矣惠后良法历年及后兹仿言,一《医方考》因病分门,病分二十门,方凡七百首。然每证不过数方,嫌于方少,一方而二三百不穷一本集所载,皆中正和平、诸书所共取、人世所常用之方,即间有一二厉剂,亦攻坚泻热所又一古人立方,分两多而药味寡,譬如劲兵,专走一路,则足以破垒擒王矣。后世无前人之朗无宜一仲景《伤寒论》,前人印定眼目,自成无己而外,鲜所发明。陶节庵虽着《伤寒六书》,不也间一仲景伤寒诸方,为古今方书之祖,故注释尤加详悉,观者幸勿以其繁而厌之。   ——正方之后,系以附方,一则篇章省约,一则便于披寻,且以示前人用药加减之法也。   ——时丁衰晚,洞垣窥脏之技,世不再睹,而村间市井,稍能诵《药性》、读《回春》者,辄备要原因手,高一医书浩瀚,泛览为难,岐黄之家,尚艰博涉;文墨之士,奚暇旁通。若非篇章简要,词理会见闻不多,集中采用,不满数十家;又恐注释大繁,观者易倦,其中篇章漫衍,不能尽录者,不得不稍为删节,非敢轻肆,以限于尺幅也。然出自某人某书,必仍存其名集,至于古今相沿之语,相袭之方,不知始自何人,而不可废者,皆采录之;或文法未畅者,亦僭为删润;间有窃附鄙见者,必加“昂按”二字。至每方之正解,有全用昔人者,有出自心裁者,然作述相半,未敢师心自用也。   ——古人治疗,识见高明,而用意深远,其处方用药,多有非后人所易测识者(有上病下取,下病上取者,有阴病治阳、阳病治阴者,又有隔二、隔三之治者)。况余不业岐黄,又学无晓者一《纲目》、《准绳》二书,有采用前人而不着其名氏、不能推原所自,则以“《纲目》曰”、“《准绳》曰”三字概之。   ——集中所分门类,盖以治病之道,当治于未病,故先补养;及既受病,则有汗、吐、下三法,故次发表、涌吐、攻里;若表证未除,里证复急者,当表里交治,故次发表攻里;又有病气血云百病皆由痰起,故次除痰;若饮食不节,能致积滞,故次消导;又滑则气脱,故次收涩;虫能方,以备采择。末附“救急良方”,以应仓猝。再附“勿药无诠”于卷终,使知谨疾摄生之要,一本集虽名“方解”,然而病源脉候

文档评论(0)

Kumb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