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伤寒杂病论》之建中汤.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精品 精品 浅论《伤寒杂病论》之建中汤 中国中医科学院培训中心 2006-7-16 10:24:08 东汉张仲景所著之《伤寒杂病论》,一共载有三个建中汤。即大建中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大建中 汤由饴糖 18g、人参 9g、蜀椒 3g、干姜 6g 组成;小建中汤由桂枝、生姜各9g,白芍 18g,大枣 12g,饴糖 3 0g,炙甘草 6g 组成;小建中汤再加黄芪,即为黄芪建中汤。 建中,就是建立中焦脾胃之气。脾胃之气有二:一为脾胃之阳气,一为脾胃之阴气。脾胃之阳气虚, 则阴气盛;脾胃之阴气虚,则阳气旺。两者均可导致脾胃运纳失常,气机受阻,升降倒置。因此,谈建中, 必分阴阳二气。上述三个建中汤,是建立脾胃之阳气,还是脾胃之阴气呢?笔者认为,大建中汤是建立脾胃 之阳气,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既建立脾胃之阳气,又建立脾胃之阴气,只是以前者为主而已。何以言之? 从上述方剂之组成来看,大建中汤乃纯为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方剂;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虽然都以甘温 为主,皆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但由于方内有甘酸之药,所以尚有补益脾胃阴气之作用。 既然上述三方都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效用,为何仲景不只出一方,而要出三个方呢?这是由于 脾胃阳虚在程度上有轻重之别的缘故。可以这样说:大建中汤温中散寒、缓急止痛之力比小建中汤和黄芪建 中汤均强。因为大建中汤是仲景专为中阳虚弱、阴寒内盛而上逆所致的“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 满,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和因此而虫动者设,所以方中重用饴糖甘温入脾,温中补 虚、缓急止痛为主;人参甘温扶正,干姜辛温,温中散寒,和胃止呕为辅;更用辛热之蜀椒者,走串上下, 逐寒温胃,杀虫止痛,又牵制饴糖之甘腻也。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亦属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剂,但由 于方中有白芍之酸苦微寒,故温中散寒之力,则不如大建中汤。所以然者,以白芍补阴而碍补阳也。因为如 此,故仲景温阳,往往不用白芍,如桂枝去芍药汤、桂枝附子汤、苓桂术甘汤等,即是。 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何以要用白芍,而且剂量还要比桂枝汤中之白芍加大一倍呢?分析一下它 们主治的病证,即可明白。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此言少阳发病之期,木火内盛,心脾气血不足,故 用小建中汤之甘温建中,甘酸微苦寒以泻木邪。“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小建中汤主之。”为 少阳兼里虚寒,且以里虚寒为主,故《伤寒杂病论》用上方,取甘温补中,甘酸缓急止痛,兼理少阳。“产后 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此乃产后血虚,脾胃阳气不足。因此,仲景用小建中汤之甘温以补虚祛寒,甘酸缓 急止痛,滋阴益血。“虚劳里急,悸,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此为阴阳俱虚,寒热错杂之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阳虚,中焦虚寒,故里急腹中痛;阴虚不涵阳,虚阳 上犯,或外越,故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心悸;阳不摄阴则失精;阴阳两虚,不能温养四肢,故四肢痠痛。 阴阳两虚所以用小建中汤者,补后天以生化气血也。 黄芪建中汤之主治,与小建中汤相同,只是偏重于补气而已。因此,其主治应尚有短气、自汗、身 重、脉大而弱等。 由上可知,上二方多用白芍,其意有三:一为清泻木邪;二为缓急止痛;三为滋阴益血。 因为上述二方偏于温补阳气,所以笔者认为,它们治“虚劳,诸不足”是有条件的。“虚劳,诸不足”,即阴阳气血俱虚。若以阴虚为主,用上方,必甘温助阳而加重阴虚。只有阴阳气血俱虚而偏于阳虚、气虚者, 上二方才切合病情。 必须说明,阴阳气血俱虚而脾胃不虚者,既可使用上述两方,也可使用直补所病脏腑阴阳气血之方 剂。但是,脾胃虚弱,特别是脾胃阳虚偏重者,必用上两方。否则,不补脾胃,但补它脏,尤其是补阴,则 于脾胃阳虚不利。 《内经》云:“劳则温之”,《伤寒杂病论》准此而立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以疗虚损诸疾。因为虚损大多阴阳俱虚,气血津液皆亏,脏腑不足,但补阳,则伤阴;只滋阴,则伤阳。用建立中州而灌四旁之上二 方,则无弊矣! 孙思邈认为,上二方,尤其是黄芪建中汤,益气之力有余,若用于产后营血内虚而“腹中刺痛,呼 吸气少,或少腹急痛,痛引腰背,不能饮食”之证,则补血之力不足,遂将上方化裁为当归建中汤治之。李东垣继承而发展之,云:“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转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也。”由于他强调脾胃之升降, 尤其重视升发之气,所以,在上述二方之影响下,创制了补中益气汤和升阳益胃汤,以垂后世。叶天士认为, 东垣之说,偏重于补阳气,忽视补益胃阴,于是在仲景麦门冬汤的启发下,特提出了 “阳明阳土,得阴自安”和“偏恶则燥”的学术见解。准此,他将麦门冬、扁豆、玉竹、沙参、桑叶、 生甘草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