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1 PAGE 11 七年上册第一单元 七年上册第一单元 PAGE 10 PAGE 10 统编语文七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统编教材初中语文教材的第一个单元,包括三篇现当代散文和四首古诗词。三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描绘了优美的四时之景,抒发了真挚热烈的情感,营造了美好而深远的意境,构思精巧,语言精致,值得好好欣赏体会。 【单元目标】 感受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 掌握朗读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学会通过朗读课文深入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 揣摩课文语言,初步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思路】 在教读课《春》的学习中,以读为主线,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朗读技巧中的重音与停连,并分步品味了课文中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将朗读结合到品味中,读中品,品后读,读里悟,总结出相应的学习策略,达到“得法用法”的目的。 《燃烧的木棉花》是与《春》配套的自读课,主要运用从《春》中学到的朗读和品味比喻句表达效果的学习策略,进行类文的阅读,从而达到巩固这些学习策略的目的。 《济南的冬天》是教读课,继续深入学习重音和停连的方法,并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 分四步品味拟人句的表达效果,总结出学习策略。同时,在具体品析课文语言的基础上, 把握作者情感。 《雨的四季》是自读课,在整体把握“四季雨”的不同特点后,尝试将《济南的冬天》中学到的朗读及品味拟人句的方法迁移到本文中,进而巩固这些学习策略。 《古代诗歌四首》先教会学生划分节奏,再加上前面学过的重音,让学生运用初步掌握的朗读技巧来进行朗读。遵循“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重点学习《观沧海》,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品味情景交融的特点,再指导学生自学,最后再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写作训练通过观察方法的指导来引导学生感受生活、记录体验,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明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并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到写作中。 【课时安排】 1.《春》(3 课时) *《燃烧的木棉花》(1 课时) 2.《济南的冬天》(3 课时) *《雨的四季》(2 课时) 《古代诗歌四首》(2 课时) *《峨眉山月歌》《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1 课时) 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2 课时) 1 春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是令人神往的季节,充满诗情画意。大家可还记得孟浩然的《春晓》;可还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还有许多作家也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春》,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二、熟悉作者,激发兴趣 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朱自清。 教师适当补充。 \h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 \h 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 \h 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 26 种,约 200 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 \h 背影》《春》《绿》《荷塘月色》等。 三、读对字音,理解词语 1.听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PPT 显示) 水涨.(zhǎnɡ) 捉迷藏.(cánɡ) 酝.酿.(yùn)(niànɡ) 宛.(wǎn)转 应和.(hè)薄.(bó)烟 黄晕.(yùn) 稀疏.(shū) 蓑.(suō)衣 巢.(cháo)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文中相关词语。(PPT 显示) 明亮滋润。(朗润) 炫耀。 (卖弄)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呼朋引伴)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原意是酿酒,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酝酿) 四、读准重音,强调感情 (一)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进行朗读,教师播放对应录音语段让学生进行比较 (二)重音朗读指导1.什么是重音? 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2.哪些词需要读重音? 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 例: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提示: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PPT 显示) 例:我.去过上海。强调“去过上海的人.”。 我去.过.上海。强调“到达过上海的行.为.”。我去过上.海.。强调“去过的地.方.”。

文档评论(0)

无敌熠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关于教育的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