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孟子见梁惠王》教学设计.docVIP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孟子见梁惠王》教学设计.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6 《孟子见梁惠王》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孟子其人及其思想观点。 体会《孟子见梁惠王》一文中体现的儒家的“仁政”的观点。 积累有关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评价孟子的“义利观”及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评价孟子的义利观及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2000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提出了“仁政”的观点,在2000年后的今天,这些先贤圣哲的思想不但在高考试卷上占了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它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孟子,重温经典,学习《孟子见梁惠王》一文,了解孟子的义利观以及它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17页。 板书课题:《孟子见梁惠王》 二、介绍教学目标。 三、文化经典来自先贤圣哲,我们在学习它之前首先要了解作者,既要知他的生平,又要知它的思想。 (一)知生平: 孟子名轲,邹人( 今 山东邹县 ),三岁时父亲逝世,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孟子自小便受严格的管教,据说他自搬家以后,便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 ,孟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奋读书,要不然将会那块麻布般,变成一团废物。孟子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 。 (二)知思想: 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三)知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是到了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四、刚才我们了解了孟子的生平及思想,明白了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政”,那么是仁,实行仁会给统治者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的 第二个环节——读。 (一)读准字音 叟( ) 庶( )人 万乘( ) 弑( )其君 不夺不餍( ) (二)读懂文意 重点字词 = 1 \* GB3 ①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亦:句首助词,无义。 = 2 \* GB3 ② 亦有仁义而已矣 亦:但,只。 = 3 \* GB3 ③上下交征利。 交争利:互相求取利益。 = 4 \* GB3 ④弑其君 弑:子杀父,臣杀君,曰弑。 = 5 \* GB3 ⑤苟为后义后先利 后,先:以…为后;以…为先。名词意动用法。 = 6 \* GB3 ⑥不夺不餍 餍:满足。 成语和格言:不远千里 上下交征利 文言句式: = 1 \* GB3 ①何以利吾国? = 2 \* GB3 ② 何以利吾家? = 3 \* GB3 ③何以利吾身? “何以”介词宾语前置句。 学生齐读,读出孟子的语言的滔滔气势。 五、悟。 我们知道,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仍,孟子要推行他的思想,就得不停地在各诸侯国之间奔走、游说。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统治者接受他的观点呢。那就必须站在对方的角度,与统治者讨论他感兴趣的话题,并且还得注意讲话的方式。 文章开头,1、梁惠王一看到孟子提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2、孟子见梁惠王给他开出什么治国良药? 答案:仁义。 为什么? 因为①王曰 ‘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 ‘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 ‘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3、既然梁惠王只知言利,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政”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 答案: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东郭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