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_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历史_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行的基本史实。 目标2: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相同点,并分析从他们身上学到的精神。(重点) 目标3:通过了解这些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重难点) 二、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播放一则新闻报道 唐朝对外交往的盛况如何?唐文化的魅力何在?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学习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行的基本史实。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任务单,任务一,《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师:出示图片 提问:观察右图,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有哪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唐朝时中外交流的频繁,同时培养时空观念。 学生回答:略。 师:唐朝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去追寻与唐朝交往最突出的几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日本和天竺。探访它们和中国的文化渊源。中国的对外交往中,对内日本向中国派遣使节,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遣唐使来华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对外,中国的鉴真和玄奘师傅远赴国外弘扬佛法或是求取真经。[来源] 唐与各国通过商业贸易,互派使者,加强交流与联系,使中国的文明、友谊传向世界,唐朝逐渐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民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提问:日本为什么向中国派遣遣唐使。 生:为了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师: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这些方面,同学们可以课下查阅资料,图片,找出日本向中国学习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学习本节课的两个重要人物,鉴真和玄奘,了解他们在中外交往中的贡献。 (2)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1、说出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相同点及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 在进行探究前,我们先认识一下鉴真和玄奘。鉴真:扬州江阴人,俗姓淳于。原为扬州大明寺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这尊坐像是鉴真弟子在他生前为他塑造的,目前珍藏在日本的唐招提寺,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他曾经说:“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而生!”从中可以看出他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 设计意图:表格展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老师再给大家讲下鉴真东渡的故事。鉴真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鉴真通过六次东渡才到达日本。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鉴真六渡日本的事迹有所了解,并让他们从中感受到鉴真百折不挠的精神。 出示问题: 《西游记》唐三藏的故事与历史中唐三藏的故事一样吗,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 相同处:他们都西游取经,历尽艰难险阻,最后获得成功。 不同处:小说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人物,以及他们与神仙妖怪之间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而玄奘的经历则是真实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小说与史实的不同。 师:天竺就是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当时佛教经义众说纷纭,难得定论,决心往西方佛教的发源地天竺求取真经。玄奘没有失去信心,历经险阻最终到达印度。 他从天竺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一直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印度史学家阿里就说,“如果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师:说出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相同点及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 生:做事要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来源:学。科。网] 出示任务:任务三 【合作探究】2.结合材料归纳总结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唐朝对外交通路线 学生合作探讨,回答后,教师总结。 1、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唐政府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 3、海陆交通发达。 拓展延伸: 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给我们今天的社会有何启示呢? 我们必需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提高自身索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