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12月)语文试卷(附答案).pdf

【河南省开封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12月)语文试卷(附答案).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南省开封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12月)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成问题。 史料是需要辩证的,同一史实,各书记载互异;同一原文,彼此引述不同;或采摭古书不记出处,或 商榷前史而全违故实,以致事实讹谬,文字错舛,真伪混淆。若不加以辩证而随便引用,不但异说纷纭, 无所适从;必至以讹传讹。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的就是考据学。这种学问,汉代的经注已开其端。自晋 以后,辨证史籍的书多起来了,裴驷注 《史记》,对于原书的文句音义多所解释。裴松之注 《三国志》, 对于原书的史实多所增补;吴缜 《新唐书纠谬》对于原书上史料的讹谬多所纠正,这些都是考据学的先 导。 到了清代,考据学大大地发展了。在清代,学者因受政治的压迫,不能涉及与现实有关的学问,于是 埋头于故纸堆中,从事与现实无关的考据学。因而中国的古典文献,无论经书、子史或史书,大部分都经 过了一番考证。对于各种史籍中的史实,凡有可疑的,无不探源索隐,钩沉辑佚,考异正讹,使其本源大 白,讹误自明,异说并陈,是非自见。清代辨证史料的著述甚多,其中有通辨诸史的,有专辨一史的。通 辨诸史的书,最有名的,是钱大昕的《二十一史考异》,王鸣盛的 《十七史商榷》,钱书是对原书上文字 的校正、名物的训释,王书是对考证原书上的典章制度以及史实的校勘,两书各致力于一个方面,若融合 而贯通之,则对史料之辨证,甚为有益。专辨一史的书,以辨 “四史”者最多。崔适的窜乱 《史记》的十 余家,纠正批缪;考证 《汉书》的多侧重于文字的校正;考证 《后汉书》的多侧重于史实的纠谬。考证 《三国志》的皆系补佚考异。自《晋书》以下的诸史,辨证的书虽不及 “四史”之多,但诸史皆有考证之 书。 以史料的范围而论,清代学者所考证的史料只是史料中的一半,即文献上的史料;至于考古学上的史 料则做得非常不够。这是因为许多考古学的史料,如新、旧石器文化遗物、甲骨文及汉晋简牍等尚未发 现,同时也是因为他们还不认识地下出土的史料的价值,当时并不是 全没有考古学的资料,如殷周之彝 鼎、两汉之石刻画像,早已呈现在当世学者之前,但均未被引用为考证古史的资料。即以文献考证文献而 论,清代学者也没有考证 ,例如从对诸史之史书志考证看来,侧重于地理和艺文,天文、律历、书表考 证不太多;有关社会经济之食货志,风俗习惯之舆服志则绝无考证。 清代学者考证使用的方法,是以文献考证文献,即以甲书上的史料辨证乙书上的史料,以真书上史料 订正伪书上的史料,以各书上一般的通论指斥某一书上独特的异说。这种方法,用以有史以后的史料考证 是可以的,用以史前史的资料考证,那就无异以伪辨伪,以疑证疑。 晚近以来,对于考古学上的史料之考证,已经有了相当的成就,但也不是到了我们就没有事情可做。 例如若干青铜器物的时代,尚待考证;若干甲骨文字的字义,尚待训释;若干汉代的石刻画像,尚待说 明。特别是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如古人类、古生物的化石,古角器物、彩陶等,都需要我们做详 细而精密的科学研究,才能变成史料。 (摘编自翦伯赞 《史料辨证与考据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一史实,不同的书记载不一样,引述原文各不相同;采摘古书不标明出处,商榷前史讹谬,以致异 说纷纭,真伪难辨,因此,史料需要辩证。 B. 汉代经注开启了考据学先河,晋代辨证史籍的书多起来了,裴驷注 《史记》,裴松之增补 《三国 志》,吴缜纠正 《新唐书》,这些是考据学的先导。 C. 钱大昕的《二十一史考异》校正原书上的文字,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考证、校勘典章制度及史 实,两书辨证诸史,融合贯通,系统全面。 D. 对于史书中的史实,凡有可疑的地方,清代学者探源索隐,钩沉辑佚,有通辨诸史的,有专辨一史 的,考据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殷周的彝鼎、两汉的石刻画像等考古资料在清代虽巳被发现,但并没有用来考证古史,这说明当时学 者还没有认识到文物的价值。 B. 虽然清代辨证文献史料的著述很多,但社会经济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绝无考证,由此看来,当时学者辨 证史料的范围尚不够全面。 C. 清代学者用文献考证文献、史料辨证史料这种方法考证有史以后的史料有效果,考证史前史则有许多 需要修正和补充的地方。 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inae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