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韵书为主的时期 中国古代语言学研究一种倾向——重书面语而轻口语 字(词)义、字形 文字三要素: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反切的兴起 第二节 《切韵》系列韵书 第三节 《中原音韵》系列韵书 第四节 声母研究与等韵学 第五节 文字学 第六节 训诂学 第一节 反切的兴起 一、反切产生之前的注音方法 (一)读若法 勼,聚也。从勹九声。读若鸠。(《说文·勹部》) 觭,读为奇伟之奇。(《周礼·春官·大卜》郑玄注) 汉时人未有反切,故于字之难知者多注云读若,赵宦光《说文长笺》凡例曰:古无音切之法,音声之道无边,而同音者甚少,故许氏但有读若,若者犹言相似而已。可口授而不可笔传也。(顾炎武《音论》) (二)直音法 毕音必 畔音叛 读若——相近 直音——相同 局限 古人音书但曰读若某,读与某同。然或无同音之字,则其法穷,虽有同音之字,则隐僻难识,则其法又穷。(清·陈澧《切韵考·通论》) 二、反切的原理和方法 反切 ——利用双声、叠韵的方法,用两个字来拼出另一个字的读音。 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和声调相同。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反切示例 冬dōng——都d(ū)十宗(z) ōng 三、反切产生的时代 孙叔然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风大行,高贵乡公不解反语,以为怪异。自兹厥后,音韵锋出。(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 应劭时已有反语。 (章太炎《国故论衡·音理论》) 四、反切的起源 1.起源于西域说 陈郡谢灵运笃好佛理,殊俗之音,多所达解。乃谘叡以经中诸字,并众音异旨,于是著《十四音训叙》,条例梵汉,昭然可了,使文字有据焉。(《高僧传》载宋《释慧叡传》) 2.起源于中国说 反切之语,自汉以上既已有之。宋沈括谓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 …… 。愚尝考之经传,盖不止此。如《诗?墙有茨》传:茨,蒺藜也。蒺藜正切茨字。八月断壶,今人谓之葫芦。……以此推之,反语不始于汉末矣。(顾炎武《音学五书·音论》) 3.较为公允的观点 上古已有二合音汉字存在,但不能说那就是反切,因为那时候并没有大量运用这种方法注音,不能算是注音方法。 来源于西域也不太恰当。在反切产生过程中受过拼音文字的启发是肯定的,但不一定是照搬。拼音文字的拼音和反切在原则上有相似,但有不同:拼音文字用字母拼音,反切用两个汉字拼音;拼音文字直接拼音,反切则是间接拼音。 古人创造反切时,受了梵文拼音原理启发,从汉语固有的双声叠韵现象中发现了可以用两个汉字来拼一个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第二节 《切韵》系列韵书 一、韵书的产生与兴起 (一)什么是韵书 韵书——将同韵的汉字编排在一起供写作韵文者查检的工具书。 韵书产生于魏晋,兴起于南北朝。 (二)韵书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几千字反切,推测声和韵有多少类。把上万常用字分成若干组,每组字音相同,前头加一个“○”,第一字下注上反切。 若干组音节后半发音相同,放一处叫一个“韵”。每韵用第一字作代表。例如:所有某些组后半发-ong音的字抄到一起,用第一个字“东”作代表,就叫东韵。 若干个韵总结集成一部书——韵书。 原因:适应诗赋的需要 莫友芝《韵学源流》:“今韵者,隋唐以来历代诗家承用之谱也。” (三)韵书的兴起 最早的韵书 魏时有李登者,撰《声类》十卷,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字,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文字》) 晋·吕静《韵集》 六朝,“诸家音韵锋出”。《隋书·经籍志》等文献的记载,陆法言《切韵》之前音韵书已经多达十几种 。随着《切韵》问世,以前这些音韵著作都消亡了。 《切韵》的问世,标志着汉语音韵学的成熟。第一次全面研究了汉语的音韵结构。 可惜现在也见不到它的原本,它也被后来的韵书所取代。后来韵书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大而成,因此,它的大致面貌可从后来的经扩大了的韵书中了解。 《切韵》系韵书——中古汉语语音系列 《切韵》 《唐韵》(唐·孙缅) 《广韵》(宋·陈彭年、丘雍等) 《集韵》 《五音集韵》 平水韵 二、《切韵》 六朝韵书大都依据方音编写 隋代,为全国各地士子读书写诗规定一种标准字音。 陆法言《切韵》——第一部系统归纳共同语标准语音的韵书,是前代韵书的继承总结。 隋·陆法言《切韵·序》 昔开皇初,有仪同刘臻等八人,同诣法言门宿。夜永酒阑,论及音韵。以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同。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涉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又支(章移切)、脂(旨夷切)、鱼(语居切)、虞(遇俱切),共为一韵;先(苏前切)、仙(相然切)、尤(于求切)、侯(胡沟切),俱论是切。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 吕静《韵集》,夏侯该《韵略》,阳休之《韵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