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压昼夜节律
近十几年来,随着动态血压监测(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 ABPM )在临
床和科研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人们对血压及其波动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有关血
压昼夜节律( BPCV )及其临床意义简述如下:
1 ABPM 中血压昼夜节律的含义
大样本调查正常人及多数轻中度高血压病人,其 ABPM 中血压波动表现出一定的可重复性
的规律,即白昼血压水平较高,夜晚睡眠时血压水平较低,在清晨 4: 00-5 :00 点开始上
升, 6:00-8 :00 点(也有报道为8:00-9 :00 点)左右出现高峰,然后逐渐平稳, 16:
00-18 :00 点再次出现高峰(次高峰),然后缓慢下降,凌晨 0: 00-2 :00 点(也有报道
2:00-3 :00 点)达低谷并维持到 4:00-5 :00 点,全天出现双峰一谷 的长柄勺型曲线。
血压的这种节律变化对适应机体活动, 保护心血管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 大部分
学者把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 PER )即 白昼均值与夜间均值之差除以白昼均值作为判断
ABPM 的血压昼夜节律状况的定量指标, 一般以 ≥ 10%表示正常昼夜节律 ,<10% 提示昼夜
节律减弱或消失 。根据 24 小时动态血压随时间变化趋势图,即以小时为单位,将一天分为
24 个时间区间,连接各时间、区间的平均收缩压或平均舒张压的曲线图,分析呈 “杓型 ”改
变,即夜间血压下降。反之为“非杓型 ”改变。 。最近有学者报道了第三种类型即深杓型 ) , 指
夜间血压下降超过20 % 。高血压患者据其血压昼夜波动规律分为4 种类型: ①正常昼夜节
律型; ②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型;③夜间血压升高型;④嗜铬细胞瘤型:常表现为发作性血
压明显升高和直立性低血压[1]。
2 血压昼夜节律的临床意义及产生的可能机理 有多数研究证实血压节律受脑力、体力
活动的控制, 受交感神经、 迷走神经平衡的昼夜节律性变化的影响及人体内体液激素泌节律
的调节。 白天血压主要受力、脑力活动的变化控制, 正常人白天主要以交感神经活性占优势,
夜晚以副交感神经活性占优势, 夜间交感神经活性下降, 心输出量减少,全身肌肉松弛,外
周血管阻力下降,因此夜间血压下降,这对适应机体活动和保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具有
重要意义。 夜间睡眠时最大限度地排除了人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及多种神经-体液因素的影
响。这时的血压最能反映病人最基础状态及高血压相关的病变程度。 Abate 的研究显示非勺
状现象与副交感神经冲动减弱和交感神经冲动增强相关, 非勺状者较勺状者更易发生靶器官
损害。高血压患者夜间的血压下降减少可能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系统活性的应激
敏感性增高, 且此敏感性随着靶器官的受累程度的加全重而进一步增高。这种血压不随生理
活动的改变而改变的神经体液调控机制的紊乱导致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夜间血压下降减
少,从而引起血压昼夜节律紊乱 [2]。高血压病人对血压调节能力下降, 全天 24 小时血压水
平较高,夜间不下降,使心、脑、肾等脏器更长时间处于压力负荷状态,致使靶器官受损,
易出现并发症, 因此血管昼夜节律紊乱提示靶器官受损,节律消失者受损严重。 心血管事件
发生更频繁 [3]。夜间血压降低减弱或消失的高血压病人与较高的心血管意外发生率相关,
收缩压昼夜节律及夜间收缩压水平为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即勺型曲线预后较好, 非勺型预后较差。 也有学者认为一旦靶器官受损, 其副交感神经活性
下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血压昼夜节律引起改变[4]。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及动脉硬化
的发展,动脉可扩性减少,重要脏器、内分泌腺不足,血管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的敏感性下
降,阻碍(尤其是睡眠中的)动脉血管的扩张,使夜间血压不下降甚至升高。
3 分析血压昼夜节律时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Witte[12] 等研究发现,明 -暗周期本身对鼠视上核
的影响作用大于内源性神经激素作用。 所以, 白昼与黑夜的划分尤为重要, 国内有学者李放
[13] 等研究表明,不同的时间间期划分对分析人的血压昼夜节律有重要意义,不同的时间划
分得出不同的结论。 他采用短时法 [全称短固定睡眠间期法, 即 10 :00-23 :00 点为清醒期,
01:-7:00 点为睡眠期 (6 小时)],长时法 [全称长固定睡眠间期法, 即 07:00-22 :00 为
清醒期, 22:00-07 :00 点为睡眠期( 9 小时) ],日记法(以实际入睡和清晨觉醒时间划
分)三种方法划分研究分析 100 例病人,得出采用短时法更能准确到反映人体的血压昼夜
节律。脑电图记录是判断真正睡眠期的金标准, 但因价格昂贵, 影响睡眠等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