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

高一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恢复自然植被 内蒙古赤峰地区采用衬膜技术在沙地上栽种水稻 内蒙古达拉特旗沙地农田防护林 内蒙古磴口县人工沙障固定流沙 内蒙古四子王旗人工造林种草恢复植被 2、在绿洲外围封沙育草、绿洲前沿营造防护林、绿洲内部建农田防护林 人为因素 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 措 施 过度 放牧 过度开垦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超载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1.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1、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加以保护 2、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不能开荒,宜发展林地草地 已经荒漠化的地方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因地制宜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人为因素 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 措 施 过度樵采 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 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 1.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2.控制人口增长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营造炭薪林、 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 5.控制人口增长 对荒漠化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创造出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许多成功的治理措施 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我国西北地区创造了哪些防治荒漠化的成功措施?实施了哪些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成功案例:沙坡头 思考: 1.沙坡头在哪里?地理环境如何? 2.沙坡头的成功之处是什么? 构筑工程措施固沙 设置沙障——草方格 沙坡头治沙经验 沙障固沙 高一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材 谢谢 *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而形成岩石裸露的地表,在水、风的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下,使该地水土流失、沙化的现象。 * 西北地区的沙尘暴 * 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 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 又称机械沙障、风障,是用柴草、秸秆、粘土、树枝、板条、卵石等物料在沙面上做成的障蔽物,是消减风速、固定沙表的有效的工程固沙措施。主要作用是固定流动沙丘和半流动沙丘。 以此隔绝风与松散沙层的接触,使风沙流经过沙面时,不起风蚀作用,不增加风沙流中的含沙量,达到风虽过而沙不起,就地固定流沙的作用。 阅读P18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丝绸古道 思考:古今绿洲的分布有何差异? 消失的罗布泊 又名罗布淖(nào)尔,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 那里曾经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现已成为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修建水库、掘堤引水、建泵站抽水,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而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加速沙化进程 大型矿山、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地区 0.7% 工矿交通建设 从根本上破坏生态环境 干旱半干旱的河流区域 9.6% 水资源 利用不当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26.9% 过度农垦 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草原牧区和绿洲边缘超载放牧 30.1% 过度放牧 破坏植被,抑制风沙移动的机制受损 能源缺乏地区 32.7% 过度樵采 危害 典型地区 百分比 人为因素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干旱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场 活动 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P20: 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通常是指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年平均降水量多为100~500毫米。 20世界60年代末70年代初,萨赫勒地区遭受到大旱,并引发了严重的荒漠化,知识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前后有20万人因饥饿而死亡,千百万人流离失所,这场悲剧引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