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59190.pptVIP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第三节 古代的民俗风情 一、民俗的形成和社会作用 民俗作为人们生活与文化的传承现象,其形成与民族生活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关,与民族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条件有关,与民族的崇拜心理有关。 传统民俗具有多种功能,“良俗”对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可以在法律、纪律、道德、行为等方面起规范作用,对人类保存、积累和传承文化成果具有不可忽视的教化作用,有巩固民族、部落或家庭的认同观念的作用,“陋俗”则对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古代的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源于农事,与岁时节令有关。如农历的24个节气,既标志四季交替的段落,又具民间风俗;春节、端午、中秋三大民俗节,既表示喜庆(如贴春联、放鞭炮、舞狮子、玩龙灯),又是劳作之余的休整(如饮食、娱乐)。还有元宵、清明、七夕、重阳、寒食、腊八等节,或作团圆之聚,或含纪念之意,皆有一定的文化色彩。少数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有:蒙古族的马奶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盘王节,以及穆斯林各民族的古尔邦节等。 三、古代的民俗风情 中国民俗具有强烈的福、禄、寿、喜观念,有些则与拜神活动有关,如十二生肖、天干地支、城隍土地、赵公元帅等。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民俗风情,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对歌、内蒙古的那那幕达会等。无论有无文字,民俗都反映了一定的文化特征。中国民俗的特点:多样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实用性(民俗文化即实用文化)。大多数习俗是良俗,被保存下来,但也一些是具有愚昧性和野蛮性的陋习。古往今来,几乎所有国家都采取扶持良俗、改造陋习的政策。因此,移风易俗,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附录:思考题 1.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了哪些发展阶段?并有何基本特征? 2.怎样理解“仁学”即“人学”?并比较性善论和性恶论的同异点。 3.董仲舒和朱熹是怎样实现对儒学两次改造的? 4.老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道家和道教是什么关系? 5.我国的道教是怎样起源和发展的?它有哪些基本信仰? 6.佛教什么时候传入我国?我国古代主要有哪些佛教宗派? 7.《大藏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包含了佛教的哪些主要内容? 8.儒道释三教合一是怎么回事?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9.中国古代文学有何显著民族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什么地位? 10.什么是科举制?它与古代文官制度的关系如何? 11.书院制度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对促进古代的教育有何作用? 12.古代民俗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基本特点和社会作用? 13.如何评价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它?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 * 第五章 中国传统的道德修养和养生健身方法 第一节 传统思维方式和道德修养方法 第二节 传统的养生和健身方法 第一节 传统思维方式和道德修养方法 一、传统的道德规范 封建社会提倡的道德规范,在立身方面是:诚实守信、勤劳节俭、中庸平和。在家庭方面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爱。在社会方面是:公忠、廉洁、仁政。这种道德人本主义,把道德实践提到至高地位,极大地促进了人们重情操、讲修养的自觉性。 二、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 一是强调伦理本位。在封建社会,父慈、子孝、妇从的家庭伦理观念,是君仁、臣忠、民顺的社会伦理观念的缩影。三纲五常这种由国到家再到身的训导,其层次由高到低、强调治国必先修身,从整体效应看待个体修养。而修齐治平这种由身到家再到国的训导,其层次由低到高、强调修身才能治国,从个体修养求得整体效应。二是怀抱经世之志。以重政务为特征的经世思想,经过历史积淀,转化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知识分子怀抱经世之志,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有深沉的爱国激情和浓厚的社会忧患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注重立德、立功和立言。三是注重道德修养。无论是儒家的诚意正心、格物致知,还是道家的少私寡欲、修道积德,佛家的超尘绝俗、去恶从善,无不以道德实践为第一要义。就是古代文论、画论中的主张,也无不寓物论道。 第二节 传统的养生和健身方法 一、传统的养生理论 嵇康的《养生论》是我国第一部养生学专著,葛洪的《抱扑子》和陶弘景的《养生延命录》,分别介绍了炼丹、气功、优生优育等方法。在理论上总结为:法于阴阳,天人合一;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清心寡欲,精神内守;不妄劳作,和于术数(综合几种锻练法)。中国传统医学不同于西医,西医的基础是解剖学,强调标准规范。而中医的基础是哲学,从具体到抽象,强调因果辩证,以养为主,以治为辅,与养生学义理相通。古人虽不懂解剖学,却有系统论的观点,使中医养生学仍然具有科学性。但要剔除其神秘色彩,更不要夸大其功效。 二、传统的养生和健身方法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