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3.6 地下水的水质 盐渍土(salty soil)是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土的统称,一般指地表下1.0m深的土层内易溶盐平均含量大于0.3%的土。 土壤开始发生盐渍时地下水的含盐量称为临界矿化度,其大小取决于地下水中盐类的成分。以氯化物—硫酸盐为主的水质,临界矿化度为2—3g/L;以碳酸盐为主的水质,临界矿化度为0.7—1.0g/L。 地下水矿化度分区 根据地下水矿化度(M)分区成果,对平原区M≤1g/L、 1g/L < M ≤ 2g/L , 2g/L < M ≤ 3g/L (微咸水), 3g/L < M ≤ 5g/L和M > 5g/L等矿化度的地下水资源量分别进行评价和统计。 含盐量在M≤1g/L、 1g/L < M ≤ 2g/L两个矿化度范围内的地下水,参与地下水资源总量评价; M > 2g/L的各矿化度范围,可计算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但不参与水资源总量评价。 试验外推法 适用条件和要求与上面的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评价的地区补给条件良好,含水层的导水性强,单井的出水量大。在供水水文地质勘探中,因抽水设备能力有限,抽水量及抽水降深达不到供水期间的要求。这时可进行不少于3次降深的抽水试验,根据Q-S曲线,推断开采条件下的涌水量,因此称试验外推法。 由于补给量充足,推断的涌水量可作为设计开采量。该方法主要适用于补给源充足,而需水量较小的供水评价。 我国地下水的水质分布 地下水动态月报监测站网分布图 监测点密集的地方,情况自然不妙?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概述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1)在局部地段(水源地),为保证某具体对象的供水而评价地下水资源,称局部地下水量评价(允许开采量评价); (2)在大面积范围内(水文地质单元或某一行政区划),为规划开发利用地下水或综合利用自然资源而评价地下水资源,称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是在较大的地区,针对一个或若干个地下水系统(储水构造)开展的水量计算和可利用程度的分析评定工作。 评价的目的:为制定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远景规划,实施科学管理或扩大现有地下水开发规模,提供可靠数据的论证依据。 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包括地下水补给资源量、储存资源量、可开采资源量的评估和开发利用条件的分析。 地下水资源评价 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1、计算地下水补给资源量 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地下水系统从外界获得的有补给保证的水量,其数量以地下水系统补给量的多年平均值表示,单位为m3/a。 2、计算地下水储存资源量 指储存在地下水系统中的重力水体积,其数量用地下水系统多年平均最低水位以下的重力水体积表示,单位为m3。 地下水资源评价 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3、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的评估 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允许从地下水系统中取出的最大水量的多年均值,即允许开采量 严格地说,可开采资源量的确定,是一个协调开采活动与地下水水质、水量时空分布格局的过程,属于地下水资源管理和规划的任务,比资源量评估的概念广泛。 地下水资源评价 * * * * * * * * * 2.3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类型 confined aquifer —承压含水层 flowing artesian well— 自流井 potentiometric surface— 等压面 地下水资源是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的、能够被人类生产或生活直接利用的、逐年可以得以恢复和更新的地下水体。 主要指破碎岩石、沙砾中可以流动的重力水。 深层地下水,因开采后恢复和更新缓慢,目前不列入地下水资源。 2.3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放过程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过程构成地下水循环 补给 (recharge)—— 含水层(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 径流 (runoff) —— 水由补给处向排泄处的运动过程。 排泄 (discharge) ——含水层(含水系统)失去水量的过程。 稳定性:水质、水文性能稳定,不易受到污染 可恢复性:在开采量不超过平均补给量的情况下可恢复 流动性:处在补给、消耗与恢复的动态过程中 复杂性:存储、运动、补给情况不易确定 地下水的特点 地下水的形成条件 适当的补给来源:大气降水,地表水,越层补给 合适的储水构造:储水层与隔水(不透水)层 地下水资源的数量由补给量、储存量和排泄量(含开采量)表述。 补给量 天然补给量 开采补给量 储存量 容积储存量 弹性储存量 排泄量 天然排泄量 允许开采量 2.3.2. 地下水的形成与补给 2.3.3 地下水的补给 补给量是指在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从各种途径进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