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Jan. 2018 / No. 1 词学研究 蒋春霖词的苦难书写 杨柏岭* [摘 要] “诗史”(“词史”)思维本质上体现了中国士人苦难书写的传统。蒋春霖关注社会底层 人物的人生苦难,承接鲍照《芜城赋》的创作传统,以凄凉之笔刻画咸丰年间的战乱氛围;心揣“杜鹃 啼血”之哀,描绘乱离行役之人的悲情;秉承传统的悲秋之愁,书写“军中九秋”的苍凉主题;深感“感 士不遇”之恸,对自己天涯沦落的身世发出无尽喟叹。蒋春霖的诗性人格及其遭际,促使其词延续并强 化了中国文学“穷而后工”的艺术精神。 [关键词] 蒋春霖;《水云楼词》;词史;苦难书写 引言:从“词史”到“苦难书写” 受到杜甫“诗史”思维的影响,“词史”思维亦于明末清初萌芽,至清代周济有感于嘉、道期间的社 会盛衰之变,正式提出“词亦有史”之论。随着内忧外患的晚清时局的到来,富有“词史”意义的词作 相继问世。其中,生活在道光、咸丰年间的蒋春霖(1818—1868)填词,便多写太平军攻克江南时人 们的离乱行役和身世之感。咸丰七年(1857),徐鼒《水云楼词序》指出蒋春霖词有“帘雨阑珊,念家 山于破后”的特点;十一年(1861),褚荣槐《水云楼词序》指出其词“时或《芜城》作赋,山阳闻笛;吟 杜陵《出塞》之章,洒新亭高会之涕”;至谭献评蒋氏《踏莎行·癸丑三月赋》,便明确说“咏金陵沦陷 事,此谓词史”,总论又云:“咸丰兵事,天挺此才,为倚声家杜老;而晚唐、两宋一唱三叹之意,则已微 矣。”a此后,以“词史”评说蒋春霖词的特点,便为论者所共识。 蒋春霖论词主张“词祖乐府,与诗同源”(李肇增《水云楼词序》),可见,“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的乐府创作传统,也是蒋氏填词的要求之一。因此,刘毓盘在《词史》中指出的“言情之作,皆感事之 篇也”b ,颇能得蒋春霖词的要领。只是长久以来,人们受到谭献的双重影响,或看重蒋春霖“与成容 若、项莲生二百年中分鼎三足”c 的词史地位,分析其作为“词人之词”以情取胜的特点;或看重蒋春 霖被视为“诗家老杜”的地位,欣赏其词的叙事特点。那么,言情与叙事是如何统一在蒋氏词中,则 很少有人去真正研读。还需要说明的是,现代以来受到西方叙事文学及其文学“再现”理论的影响, * 文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241000。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代乾嘉以降 词史演进的文化学考察”(12BZW055 )阶段性成果。 ac谭献辑:《清词一千首》,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46页、第254页。 b刘毓盘:《词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87页。 109 论者在解读蒋春霖词的史诗性质时,往往多强调其反映社会的功能,而对词人个人的人生体验重视不 够。因此,仅以“词史”、“词家老杜”,并不足以把握蒋春霖词对社会、人生的书写内容。于是,研究者 们一方面承认蒋春霖填词或因时事而发,或托事寓意,另一方面又指出其所写之事非身历之果。这些 貌似揭示了蒋春霖词的特点,而实是难以自圆其说的主张,均因未能尊重“中国文艺在心理上重视想 象的真实大于感觉的真实”,以及“华夏文艺及美学既不是‘再现’,也不是‘表现’,而是‘陶冶性情’, a 即塑造情感”的艺术传统 。 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杜甫“诗史”到蒋春霖“词史”作品,所反映的对象主要就是人生的苦难事件 与苦难体验,传承了中国儒家诗学“穷而后工”的精神。在儒家士子忧患意识的引导下,传统诗史类 作品的“苦难叙事”多表现为一种伦理化的叙事模式,善恶、忠奸、治乱的较量既是苦难的根源,也是 苦难的呈现,诗人们既忧国、忧世、忧民,也忧时、忧生、忧己。从而,在叙说苦难事件、抒写苦难体验 中,表现出一种群体与个人互相纳入的叙事方式,并时时流露出人生如寄、命如朝露的生命体味。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杜威《儿童与课程》中的教育哲学问题探析.pdf
-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地方性知识反思.pdf
- 俄罗斯文学与现代化转型之关系的历史回望.pdf
- 发展县域生态经济与县级领导干部的生态素质.pdf
- 法治中国建设的纵深发展探析 ——一种文本性的解读.pdf
- 犯罪论对刑法典的形塑作用——以德国犯罪论与刑法典的关系史为线索的考察.pdf
- 范仲淹经典形象生成与传播的当代政治哲学诠释.pdf
- 方法论视角下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pdf
- 分配形式和分配关系的再认识.pdf
- 封建社会福建外省移民开发时空演进与特征分析.pdf
- 2025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招聘11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生物制造技术在食品保鲜领域的研发进展报告.docx
- 2024年三季度药剂科三基考试试卷及答案初级.docx
- 2026-2031年中国自动跟踪系统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高中云南会考题库及答案.doc
- 碳排放管理人员中级综合知识面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
- 2025年衡阳市大禹水利水电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企业信用报告.docx
- 《2025年海上风电装机增长及大型风机技术升级市场分析》.docx
- 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技术要求.docx
- 2025年生鲜冷链绿色车辆选型配置风险评估报告.docx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