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pptVIP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ppt

  1. 1、本文档共1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七)毒蘑菇中毒 7、临床表现和预后 肝肾损害型主要由毒伞、七肚毒伞引起,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毒素损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害。毒素作用于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坏死,并兼有肾脏、心脏和神经不良反应。潜伏期一般在数小时至30h,少数在0.5h内发病。除胃肠炎症状外,尚可有一过性肝、肾、心脏损害。重症者肝脏损害突出。可有黄疸、转氨酶急剧升高、肝脏肿大、全身出血倾向等。少数暴发型病例迅速出现多功能脏器衰竭至死亡。 * (七)毒蘑菇中毒 8、临床表现和预后: 类植物日光性皮炎症状:误食猪嘴蘑中毒的患者,身体的暴露部分出现类似日光性皮炎的表现,如面部肿胀,疼痛,特别是嘴唇肿胀外翻,形如猪嘴一样。此外,还有指尖剧痛,指甲根部出血等。这类中毒很少伴有胃肠炎症状。 * (七)毒蘑菇中毒 9、临床表现和预后 潜伏期6小时一数天,病程较长,临床经过可分为六期 :潜伏期 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该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甚高。分期如下: * (七)毒蘑菇中毒 10、临床表现和预后: 1)潜伏期:食后15~30小时,一般无任何症状。 2)肠胃炎期:可有吐泻,但多不严重,常在一天内自愈。 3)假愈期:此时病人多无症状,或仅感轻微乏力、不思饮食等。实际上肝脏损害已经开始。轻度中毒病人肝损害不严重,可由此进入恢复期。 * (七)毒蘑菇中毒 11、临床表现和预后 4)内脏损害期:此期内肝、脑、心、肾等器官可有损害,但以肝脏的损害最为严重。可有黄疸、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出血倾向等表现。死亡病例的肝脏多显著缩小,切面呈槟榔状,肝细胞大片坏死,肝细胞索支架塌陷,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窦扩张,星状细胞增生或有肝细胞脂肪性变等。少数病例有心律紊乱、少尿、尿闭等表现。 * (七)毒蘑菇中毒 12、临床表现和预后: 5)精神症状期:部份病人呈烦躁不安或淡漠嗜睡,甚至昏迷惊厥。可因呼吸、循环中枢抑制或肝昏迷而死亡。 6)恢复期:经过积极治疗的病例一般在2~3星期后进入恢复期,各项症状体征渐次消失而痊愈。 此外,有少数病例呈暴发型经过,潜伏期后1~2日突然死亡。可能为中毒性心肌炎或中毒性脑炎等所致。 * (七)毒蘑菇中毒 13、诊断依据 1)有食用野蘑菇史 2)临床表现与毒蘑菇中毒吻合 3)动物试验:目前尚无毒蘑菇毒素检验方法,动物试验ui快速查明某些蘑菇是否有毒具有重要作用。 4)型别鉴定:把剩余的或再次采集的毒蘑菇送植物或真菌研究部门进行毒蘑菇型别鉴定 5)鉴别诊断:毒蘑菇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症状应注意与细菌性食物中毒、急性痢疾、急性胃肠炎进行区别,毒蘑菇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一般不发热,无里急后重和脓血便等特点。 * (七)毒蘑菇中毒 14、治疗原则: 1)加快毒物排出:到医院后要尽快给予洗胃,及时催吐、导泻。洗胃后成人口服活性炭50--100克,用水调服。并予 甘草 硫酸镁导泻。 2)对症与支持治疗:对各型中毒的肠胃炎到症状,应积极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对有肝损害者应给予保肝支持治疗。对有精神症状或有惊厥者应予镇静或抗惊厥治疗,并可试用脱水剂。 3)特殊治疗:阿托品,巯基解毒药,肾上腺皮质激素 * (七)毒蘑菇中毒 15、控制与预防 1)停止食用并销毁毒蘑菇和用毒蘑菇制作的食品,加工盛放毒蘑菇食品的容器炊具也应洗刷干净。 2)切勿采摘自己不认识的蘑菇食用,毫无识别毒蕈经验者,千万不要自采蘑菇 3)预防措施:加强宣传、避免误食 有毒野生菇(菌)类常具备以下特征:①色泽鲜艳度高。②伞形等菇(菌)表面呈鱼鳞状。③菇柄上有环状突起物。 ④菇柄底部有不规则突起物。⑤野生菇(菌)采下或受损,其受损部流出乳汁。 * (八)亚硝酸盐中毒 * (八)亚硝酸盐中毒 因误食亚硝酸盐而引起的中毒。也可因胃肠功能紊乱时,胃肠道内硝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食入富含硝酸盐的蔬菜,则硝酸盐在体内还原成亚硝酸盐,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称为肠原性青紫症,多见于儿童。亚硝酸盐中毒量为0.2~0.5克,致死量为3克。 * (八)亚硝酸盐中毒 一些蔬菜,如菠菜、大白菜、甘蓝、韭菜、萝卜、芹菜、甜菜含有大量硝酸盐,若存放于温度较高处,在硝酸盐还原酶作用下,硝酸盐可还原成亚硝酸盐。蔬菜在腌制过程中 ,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高,在8~14天时有一高峰,以后又逐渐降低。煮熟的蔬菜存放于温度较高处,由于某些细菌的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也可产生亚硝酸盐。 * (八)亚硝酸盐中毒 1、中毒原因 1)误食。多发生在建筑工地和餐馆,亚硝酸盐存放无交接手续和明显标志,新厨师不知道工业用盐与食盐的不同,没有食盐时,乱抓误用。 2 )污染。如用盛放亚硝酸盐的口袋装面粉。 * (八)亚硝酸盐中毒 3 ) 熟肉加工不当。加工熟肉违规超量放发色

文档评论(0)

bsy123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