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生活的阴影从创业的视角看打压房价的后果.pdf

中国经济生活的阴影从创业的视角看打压房价的后果.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经济生活的阴影——从创业的视角看打压房价的后果 许德音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过去十几、二十年是让人充满希望的年代:经济在高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准不断提高, 城市化在持续,令人担忧的人口爆炸没有出现,越来越多的人拥有股票和房屋产权,私人企 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快速上升。 但是不知从何时起——可能是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我们突然彷徨起来,感到迷失 了方向,甚至开始走回头路。本来因为在做学徒而心中忐忑,现在师傅出了问题(一位很懂 经济的领导人如是说),一些人开始怀疑学做蛋糕究竟有没有用,另一些人则干脆认定自己 本来就不需要师傅:反正平分蛋糕谁都会。 最糟糕的表现,是我们开始压制那些我们在过去二、三十年赖以进步的动力——私有 产权,以及对财富的追求。 不管你怎样描述当今中国的政治经济特征,都无法否认我们今天的社会经济成就起源 于像承包制这类私有制度的萌芽,一直发展到近年物权法的产生。在此期间,国营工厂的管 理者和员工得到了报酬,投资者获取了股份,居民拥有了自己的物业。企业家经过多年的跑 马圈地,开始谈论真正的管理与创新。我在五年前的一篇短文中乐观地写道:“暴利的时代 已经过去,管理的时代即将来临”。在那之后数年,商学院高层管理班中有越来越多的学员 选择自行创业;“海归”们则纷纷进驻到中关村的科技园区。由创业和创新驱动的下一轮经 济繁荣眼看就要来临。 然而正在此时,宏观环境开始逆转。政治上,被视为私有化动因之一的“中国特色的 联邦主义”早在若干年前就随着一些地方大员的下台而受挫,如今又因为中央政府对宏观、 甚至微观经济的调控而倍受考验。经济生活上,经济主题的制造权重新回到了日益强势的国 企手中。社会思想上,私人企业和个人的投资热情及创业精神受到压制。 后一点在对房屋市场的打压政策上明显表现出来。大多数的房产拥有者只是在正确的 时候作出了正确的投资决策而已。从本质上讲,房价的上升只是他们的风险回报。但今天他 们却被冠以“炒房”、“投机”的罪名,突然被社会所抛弃。政府的研究部门动辄测试“国有 银行承受房价下跌50% 的能力”,似乎房产的主人——普通居民——是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可 以予取予夺的。 很多人争辩说,除了少数炒房者外,大多数“老百姓”只有一套用于自住的房产,所 以房产价格下跌对他们影响不大,反正他们又不卖房子。但这样的说法完全忽略了居民个人 作为经济活动参与者、甚至作为可能的创业者所起的作用,而把他们视为市场上无足轻重的 沉默一群。新一代的创业者最有可能从拥有起步资金、技术知识或者商业眼光的人群中产生。 而这个群体最容易在有房一族中找到,因为只要是稍有经济头脑和投资实力的知识阶层,一 定会在过去十年中购入房产。比如说,一个拥有价值五百万元房产的潜在创业者,他原来是 可以通过抵押贷款得到至少两百五十万元的投资或创业资金的,假如房价真地跌去一半,他 的创业冲动和市场机会可能就此消失。因为房子很可能是他最主要的资产,难道他还能指望 国有银行给他提供别的融资渠道吗?中国经济本来已经具备了鼓励创业和商业活动的良机, 那就是较高的住房价格所带来的投资者个人净值增加,伴随着相对较低的商业房屋租赁成 本。但现在这个大好环境却可能被一些受到误导的社会目标所消灭。 不要以为这样的隐性社会损失无关紧要。早在1990 年,Ben Bernanke (也就是现在的 联储会主席伯南克)和Mark Gertler 就在《经济学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 上发表研究证明,创业者的个人净值越低,银行提供融资的代理成本就越高,结果会导致创 业项目的失败,并且破坏金融稳定。因此政府在政策上应该通过转移支出来提高借贷者—— 他们是最有可能的投资者、创新者和创业者——的个人价值。而打压房价,正是反其道而行 之。 我也同意,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让大多数人拥有私有住房,但这样的生活目标更应该 通过个人的财务努力和风险担当,而不是政府的直接干预来实现。政府真正应该在乎的,不 应该是有多少人买不起房——鼓励全民买房本来就是需要重新审视的政策——而是房价的 快速上涨可能会扭曲经济价值,使得企业和个人的兴趣从创业和创新转移到房地产投资上。 更直截了当地说,就是已经成为既成事实的高房价并不是问题 (这是社会层面上的“浸没成 本”),但政府应该避免房价涨势长期高过创业者的投资回报。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是,政府的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