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澜集 葛兆光.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看  澜  集 目 录 自序/ 1 一九七八     开学琐记———回忆1978年的春天/ 1 一九七九     读《论语》、《孟子》札记三则/ 4 一九八〇     读《史记》札记三则/ 8 一九八一     胡仔考/ 12 一九八二     《旧唐书》与《新唐书》 / 17 一九八三     唐代文章总集《全唐文》 / 24 一九八四     唐集琐记/ 28 一九八五     道教与唐诗/ 38 一九八六     从中国文化史的角度研究禅宗/ 55 一九八七     《道教与中国文化》序/ 66 一九八八     宋代文学导论/ 74 一九八九     从《觉后禅》说起/ 83 一九九〇     劫 ·连环劫 ·生死劫———新武侠小说讲故事的诀窍/ 89 一九九一     说“无”谈“空”/ 94 一九九二     吾侪所学关天意/ 103 一九九三     过去的故事/ 112 一九九四     运化细推知有味———关于30年代佛教研究史的随想/ 115 一九九五     世家考/ 124 一九九六     看东洋景儿(四则)/ 131 一九九七     学术的薪火相传/ 140 一九九八     《走近清华》序/ 151 一九九九     缺席的中国/ 159 二〇〇〇     石为云根———文献中所见的奇石观赏史/ 166 二〇〇一     历史的意义———读两种历史教科书和入门书的随想/ 175 二〇〇二     泉屋博古馆和藤井有邻馆———重访京都日记两则/ 185 二〇〇三     以“国家”的名义/ 189 二〇〇四     书林穿行断简/ 193 二〇〇五     大明衣冠何处?/ 198 二〇〇六     思想史与每个人相关/ 207 二〇〇七     最后的贵族———孔子的时代和他的理想/ 216 二〇〇八     通过亚洲认识中国/ 224 附录:学术简表(1978—2008)/ 230 自序     1 自序     说来惭愧,当受邀编这本文集的时候,想到的第一个词,居然是“囊中羞 涩”。 之所以如此,事后想想,大概有些原因。 首先,我这三十年虽然风风雨雨 一路走来,却从来不算是时代弄潮儿,只有总在潮流中的人,才可能在文字中呈 现这三十年的中国风景,而自己从事的是古代历史、宗教和思想领域的研究,那 毕竟只是一个远离波涛的领域。 特别是,在读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的 1978 年到1984 年间,在大量故纸堆和新论著的包围下,基本没有写过“轻松”或“激 扬”的文字。 尽管我可能是“文革”后第一个在《北京大学学报》上发表文章的 学生,但那些都是枯燥和沉重的学术论文,并不能见证这三十年,特别是改革开 始那些年的历史,似乎不宜收在这里,只是找到一些当年的读书札记,既证明大 学走出“文革”后的学习风气,也表示那几年自己并未虚度。 这些文字既不能 带来阅读的“愉悦”,又不能呈现时代变幻的“风云”,显然不符合编这套书的原 意,这是我要事先道歉的。 此外,是因为自己从来不敝帚自珍,对文字也总是不 那么修饰,习惯上往往是写好了就拿出去,在朋友的催促下又常常会编一些随 笔的集子,算起来这些年写的各类随笔也已经编了六七个集子。 我的习惯是, 不愿意把自家那点儿东西反复重编,浪费读者的时间和金钱,因此在不得不编 的情况下,就只能尽量挑选一些较少收录于各种集子的文字,可是,苦于没有多 少“存货”,思来想去,只好尽量多翻检一些大概没有编集的文章和没有发表过 的札记之类“充数”。 这样一来,使得现在选出来的文章,根本算不得什么“代 表作”,充其量只能是我这三十年文字生涯的一个侧面罢了,这有点儿对不起 出版社,更对不起读者,好在这些文字中间,也许可以让读者看到一个并不那么 轻松、多少有些学究的人的半生光景。 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约我编这个集子,这让我重新审视了一次我的三十 看澜集     2 年。 对一个人来说,三十年是很长的时间,而对于接近“还历”之岁的我来说, 三十年刚好是以往人生的一半,让我编这本集子,使我不得不进入自我的回忆, 看着这些文字,仿佛在检视自己三十年的学术之路,不免有很多感慨,在这里, 不说也罢。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