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气象灾害频繁.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汉市气象灾害频繁 武汉市气象灾害频繁 2011年11月22日    ,年年季季皆有出现,主要有洪、涝、渍、旱、风、雪、冰、雹等。   渍涝洪灾害 《湖北省近五百年气候历史资料》(1978年由湖北省武汉中心气象台出刊,内部发行)表明,平原湖区的渍、涝灾害,山区的山洪暴发,沿江的洪水漫溢等渍、涝、洪灾,多系连日暴雨造成。武汉市春、夏、秋三季均有连日暴雨出现。   据统计:1951~1980年共有暴雨114场,平均每年3.8场,从3月开始,暴雨日数随月份增大而增加,但以6~8月出现次数最多,以“梅涝”(6~7月中旬)和“夏涝”(7月下旬~8月)最为集中。梅雨期暴雨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大,灾害范围广。此后,暴雨日数随月份增大而递减。1954年4~7月儿个暴雨日,降水时问长,强度大,6~7月降水达1 039.3毫米,为当年年降水量的81%,暴雨集中,加之长江中上游的洪峰,江水猛然上涨,6月25日14时,武汉关水位超过26.30米警戒水位;7月18日超过1931年28.28米的历史最高水位;8月18日15时,武汉关水位达到29.73米,汉水舵落口水位达到29.89米,导致百年未有的特大洪灾发生。   连续数日暴雨,危害更大。汉口和东西湖区1962年7月3日起连续3日降水竞达460.4毫米;黄陂县1969年7月11日起3日降水332毫米,1970年6月5日起3日降水达416.2毫米,这几次大暴雨造成山洪暴发,渍涝成灾。据统计,1950~1987年间。汉口3日暴雨量在200毫米以上的有7年。夏季暴雨范围小,时间短,但强度大,伴有雷击、大风。武汉市暴雨地区分布以长江、汉水沿岸和黄陂县北部山区略偏多。日降水≥100毫米的暴雨日,汉口、汉阳县一年20~21天,五年四遇;≥150毫米的降水日数,以汉口、新洲县为最多;≥200毫米的特大暴雨日以汉口、汉阳县和武昌县为最多。(表25)   表25 武汉市暴雨日数比较 (1950~1985年) 暴雨量级日数 降水强度(毫米)地区 ≥50毫米 ≥100毫米 ≥150毫米 ≥200毫米 24小时 1小时 10分钟汉口 94 20 6 3 306.3 98.6 27.4 武昌县 104 18 3 2 217.9 69.1 25.2 汉阳县 100 21 5 2 277.5 74.O 26.7 黄陂县 92 17 4 1 204.4 57.5 19.6 新洲县 102 13 6 1 255.9 54.3 21.9 武汉市每年7月、8月降水量≥100毫米,如连绵不断,则导致江河水涨,洪水为灾。依照武汉关水位的变化,结合历史上防洪记载,武汉防汛有5级水位:设防水位25.00米,警戒水位   26.30米,紧急水位27.30米,危险水位28.28米,保证水位29.73米。自清同治四年(1865年)建立水文站后,武汉关水位达到27米以上的年份见表。(表26)   表26 江汉(武汉)关水位超过27米年份统计表 (1865~1985年) 注:上列年份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均遭受渍、涝、洪灾害。   干旱久晴不雨造成的干旱年年可见,四季皆有。据《湖北省近五百年气候历史资料》记载,武汉市属于绝收大旱年有28年。其中: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汉阳“湖水尽涸,裂如龟纹。   人行其上”;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武昌、汉阳先涝后旱;光绪十九年(1893年)武昌、汉阳俱旱,“湖南亦旱、无力济鄂”;1934年武昌、汉阳、夏口和黄陂县夏旱,“天久不雨,禾苗尽萎,秋收无望”;1945年汉阳“苦旱,粮食歉收”。   新中国建立后出现1960、1972、1978年3次伏秋连旱,均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来罕见的干旱。其中:1972年6~8月的旬降水量偏少,少雨的持续时间达3个月,是建国以来武汉市较严重的一次干旱。1978年出现百年少有的大旱,旱情发生早,持 续时间长,气温高,江河水位低,受灾范围广。6月24日后,久 晴无雨;7~9月仅降雨43.8毫米,天气晴热高温,伴以“南洋 风”昼夜不停,超过35℃以上高温天气达75天,比最热的1934年多10天,8月、上旬气温达41.3℃;7~10月武汉关水位仅23.88米,塘堰水库干涸,市郊受旱面积达3.58万公顷。   武汉市1951~1985年干旱规律,据有关资料载述:中到大旱 出现在春季的有2~6次,北部偏多,中部偏少,南部时有出现; 伏旱4~11次,以新洲县最多;秋旱1~5次,以新洲县和武昌县 山坡一带岗区最多,电影天堂;秋冬旱仅在北部山区出现,其他地区十年九 不遇,百度影音。至于“半月不雨”的小旱,年年季季均有出现,但这种干 旱,往往是“见灾不成灾”。   热害 每届盛夏,武汉城区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有一段 酷热天气。日问,骄阳似火,高温伴有“南洋风”;城区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