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共40张PPT).pptVIP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共40张PPT).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共产党为什么要争取和平解放北平? (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3)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歼敌52万余人,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 瓮中捉鳖 北京故宫 遭战争洗礼的圆明园 ∴ 渡江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捍卫了国家领土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2、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3、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结果如何? 4、解放区土地改革有什么意义? 猛虎掏心 歼敌55万余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 林彪 罗荣桓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2)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从敌我双方的战略及战场的变化进行分析) (1)为什么刘邓大军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反攻的突破口? 合作探究: 重 点 武汉 南京 锦州 营口 黑山 沈阳 长春 1、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打响? 2、辽沈战役为什么先攻打锦州? 战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东北 正规军70万, 地方军30万, 合计100万人 正规军48万人 非正规军7万人 全部55万人 华北 总兵力40万人 总兵力60万人 华东 总兵力70多万人(正规军不到40万) 总兵力是80万人 华中 34万人 总兵力是75万 西北 近20万人 30万人 * * * * * * * * 第 24 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 2.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3.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胜利的保证。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教学难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意义 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土地改革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重 点 武汉 南京 二、战略反攻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 部队 总兵力 机动兵力 装备 后方 人民解放军 280万 优于敌军 大为改善 ? 国民党军队 365万 不足 略占优势 ? 1937年 可买两头牛 1945年 可买两个鸡蛋 1946年 可买1/6肥皂 1947年 可买一只煤球 1948年 可买1/500两大米 国民党统治区发行的面值一百万元的纸币 法币100元购买力变化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关门打狗 猛虎掏心 瓮中捉鳖 战略决战 1948年9-11月 时间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关门打狗 歼敌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 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打响? 战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东北 正规军70万, 地方军30万, 合计100万人 正规军48万人 非正规军7万人 全部55万人 华北 总兵力40万人 总兵力60万人 华东 总兵力70多万人(正规军不到40万) 总兵力是80万人 华中 34万人 总兵力是75万 西北 近20万人 30万人 1、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占优,是全国五大战场中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 2、战局延伸: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3、我军态势: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已经完成土地改革,人民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angqingl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