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6356-1996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pdf

  • 108
  • 0
  • 约8千字
  • 约 8页
  • 2018-12-14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修订
  •   |  1996-05-23 颁布
  •   |  1996-12-01 实施

GB 16356-1996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pdf

  1. 1、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3. 3、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查看更多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家标准 地下建筑氨及其子体控制标准 GB16356一1996 Standardforcontrollingradonandits daughtersinundergroundspace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建筑内空气中氧及其子体的控制原则和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已建和待建的地下建筑。 本标准不适用于无人停留的地下建筑。 2 引用标准 GB6566 建筑材料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3 名词、术语 3.1地下建筑undergroundspace 凡是有目的地建造在地面以下的具有一定空间的地下建筑工程或地下场所统称为地下建筑。 3.2氧及其子体radonanditsdaughters 氧是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有Rn-222,Rn-220,Rn-219三种同位素。本标准中氛仅指Rn-222,氛子 体仅指Rn-222的短寿命衰变产物Po-218,Pb-214,Bi-214和Po-2140 3.3行动水平actionlevel 在本标准中,预先规定的地下建筑内的平衡当量氧浓度。超过或预期超过这一浓度时,就需要采取 补救行动。 4 控制原则和标准 4., 控制原则 4.1.1 在地下建筑利用的实践活动中,会使天然辐射水平增高,控制由此增高所造成的暴露量是必要 的在进行与辐射防护有关的设计、建造时,必须遵守实践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和本标准的规 定,以适当的方式将公众因在地下建筑内吸入空气中氧及其子体而受到的附加照射控制在可合理做到 的最低水平。 4门.2 根据可控制程度,把地下建筑分为已用和待建两种情况。对已用的地下建筑只有通过采取补救 行动才能加以控制;对待建的地下建筑在设计、建造时就应采取控制措施。 4.1.3 对已用地下建筑,当空气中平衡当量氧浓度的年平均值超过第4.2.1条的行动水平时,应采取 仆救行动,包括采取查明氧增高的原因及其来源和有效可行的防护措施。 4.1.4 对待建地下建筑,应在设计建造中采用更合理有效的控制和防护措施,使其平衡当量氛浓度的 平均值符合第4.2.2条的限制要求。 4.2 控制标准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05一23批准 1996一12一01实施 GB16356一1996 4.2门 已用地下建筑的行动水平为400Bqm-(平衡当量氛浓度) 4.2.2 待建地下建筑的设计水平为200Bq m-(平衡当量氧浓度) 5 监测 5.1应对已经利用和将要利用的地下建筑内氧及其子体浓度进行监测,监测应在地下建筑正常使用的 条件下进行,监测的频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2 监测点的选择应考虑地下建筑的结构、面积、用途、人员分布、通风等条件。 6 防护措施 6.1通风排氧 适当的通风是排除地F建筑氧及其子体的有效措施。为选择合理的通风换气次数,可参考排氧通风 率简表,见附录A(参考件) 通风应使新鲜空气直接送到人员活动场所为宜,风源应是地面清洁空气,并严防风流受污染。 6.2 控制、隔离氧源 堵塞或密封氧从地基和周围土壤进入地下建筑的所有通路、孔隙,并防止富氧地下水的渗入等 6.3 净化空气,降低氧子体。 6.4 因需要在超过行动水平的地下建筑内工作时,应经放射卫生主管部门同意。 6.5 待建地下建筑在设计建造时所选地址应尽量避开土壤或岩石中镭含量高的地区,并选用符合 GB6566的建筑材料,适当采取降氛措施。 GB16356一 1996 附 录 A 排级通风率简表及使用说明 (参考件) A1 排级通风率简表(控制标准为z0OBq·m-,时) 表Al 封闭氧 冬 季 春 秋 季

文档评论(0)

认证类型 官方认证
认证主体 北京标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06773390549L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