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现时而写的实践批评与文化研究台湾报纸副刊的晚近转变及其意义.docVIP

为现时而写的实践批评与文化研究台湾报纸副刊的晚近转变及其意义.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现时而写的实践批评与文化研究台湾报纸副刊的晚近转变及其意义.doc

为现时而写的实践批评与文化研究:台湾报 纸副刊的晚近转变及其意义 「改革是如何将冲突凸显,使之更为易见的问题,而 不仅是针对利益或机构的僵滞。从这些冲突与面对之中, 新的权力关系必然崛起,其初始、暂时的表达将会是一种 改革。」(Foucaultl56 ) 本文拟探讨近十年来台湾报纸副刊内容及版面的转变, 尤其针对大量涌现的社会评论及文化研究论述,观察它们 何以能压抑、取代了文学、传记、武侠、旅游等传统表达 形式。透过文化研宄的方法,我想对副刊的生产、消长、 社会参与等角色,提供初步的分析与反省,并将这些新兴 的评论文章界定为 为现时(与现实)而写(writi ngtothemom ent )的实践批评(practicing criticism ), 进而就其可能投射出的新权力关系作简略的评估。我不打 算在此提及某些特殊篇章,也无法涵盖各种报纸副刊,大 致上只是以不偏不全的方式,试论几个大的转变及其意义。 我比较关心的是:这些评论在「产业化的公共场域」 (industria lizedpubli cspheres )中如何制造出阅读社 会文本及身体的欲望,如何以其文字达成实践批评,发挥 社会及政治功能;同时,我也想藉此一主题,管窥边陲文 化的知识分子如何在跨国信息所构成的新殖民与后殖民之 交织网络中进行其拨用(approp riation )与跨国本地化 (trans localizati on )的文化生产活动。(注一)拿这 两大线索作为根据,本文想谈底下几个面向:副刊的转变 与教育、政治、媒体、次文化发展的关连;本地双语知识 分子引介当代文化研宄成果的微妙位置及其矛盾修辞;专 业及大众知识的互通声气与其潜在冲突,也就是学院菁英 与激进人士在打破高、低或上层与通俗文化之分野时,如 何被他人定位的问题;乃至于公共议题(publicissu es ) 与知名度(pu blicity )所造成的 与阅读社群之间的互 动与张力,及随之而起的文化性别、族群、阶层、价值认 同与社会作用等。 有关文化研究的历史发展及其方法,已有不少论述 (如Hill; Joh nson; Leitc h等)。最近出版的文化研究 读本更是纷纷以大量篇幅,将英、美、澳、印及其它地区 的成果加以汇集(如Dur ing; Grossb erg; Turner等), 显示出文化研究不仅影响深远,而且已成为显学,不但是 一些出版社的主要兴趣之一(最可观的是Rout ledge, West view,连以往较保守的大学出版社也开始成立文化研究丛 书系列),俨然是学院里的百灵丹。不过,也因此,文化 研宄的具体对象及方法变得过份浮泛。但是若以较正面及 实用的观点来看,文化研究是二十世纪下半叶相当重要的 学术潮流。比较文学者学者巴丝内特(S usanBassne tt ) 认为文化研究的兴趣及其历史意义,可说是与比较文学在 十九世纪的盛况十分类似,均是面临时代的大变动,针对 文化、语言、国家、历史与认同等概念的转型,提出跨科 际的方法,修正既有的研究领域及其题材(45-47 )。 霍尔(S tuartHall )及杜灵(SimonD uring )等学者 均以50年代为文化研究(或说正确一点,英国文化研究) 的起始期,并以何伽特(R. Ho ggart )的著作如 TheUsesofL iteracy ( 19 57 ),威廉士的 Cli ltureandSo ciety:1780 -1950 ( 1958 ),甚至较晚出由汤普森 (E. P. Thom pson )所写的 Th eMakingoft heEnglishW orkingClas s(1968),为早期的代表作。不管是以政治、经 济、阶级及教育或社会文化意识形态,这个时期的文化研 究者实际上在方法与旨趣上并不相同,虽然大致上他们对 历史、政治的特殊脉胳及对社会上正统合式的「霸权」均 持确实而批判的观点。杜灵在他所编的《文化研宄读本》 之〈导言〉中,对文化研究的历史发展有精简的介绍,他 也评论及霍尔的「文化」及「结构」论,认为那种划分法 太过简单(5 )。无论如何,50年代至70年代,文化研究 者逐渐脱离阶级与社群生活文化,而迈入对支配性的大体 系加以分析、批判,成为大趋势。这种变化一方面与早期 反对「大传统」、文化菁英论者(由Arn old到Leavis等), 同时劳工阶级受教育普遍提升、消费行为逐渐转向文化形 象及其意符系统的情况有关,而经过60、70年代结构主义 的洗礼,8 0年代的后结构思潮冲击,90年代跨国信息的流 动,后来的文化研宄则变得多元化,多元文化,族群,后 殖民、计算机组合信息(cy bernetics ),同性恋或性别论 述成为文化研究的主流,阶级或支配问题遂慢慢由其它问 题代替,这种演变的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