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闽北乡土文化探索语文教学.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结合闽北乡土文化探索语文教学   摘 要 “乡土文化,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历史人物、自然风貌、人情风俗、民间传说、谚语俗语等各种文化的统称”,是丰富的生活文化资源,与语文教育有着剪不断的情缘。“中学生核心素养”体现之一是人文素养,其地域的人文文化正是人文情怀和人文积淀的体现,?_发乡土文化课程的目的与提高中学生核心素养不谋而合。当然地域不同,乡土文化各不相同,但为我所用的目的却是一致的,即是把乡土文化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形成本地本校具有特色的语文教学,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 乡土文化;语文教学;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4-0241-0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各地区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地方特点、学校特点、学生特点,努力发挥各地优势。”由此语文教学要结合乡土文化,一定要因地制宜。笔者所在的闽地是典型的山区,有着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乡土课程开发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受当地地域经济条件的限制,开发利用又有一定的难度,在许多前辈同行的努力下,乡土文化之花已经点缀于语文教育的天地之间,下面根据本地资源的特点及本校教师共同实践的校本教材着重谈谈利用闽北乡土文化实践语文教学的形式、方法及意义。   一、“八山一水一分田”,多种文化齐头行――本土文化资源的特点   南平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名,其本地文化更是积淀深厚,是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闽越文化的摇篮,被誉为“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所辖的1区4市5县的建县历史均在千年以上,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资源。古代及仿古建筑历史悠久,其中包含石碑雕刻,古桥古镇,祠堂民居,庙堂遗址等等,南平汉建安初境内便置有4县,后经沿革建制,各乡镇古代建筑多样而且年代久远,一砖一瓦都烙上了历史的印记。如:建阳考亭书院,建瓯朱子文化遗址,建窑遗址,和平古镇,樟湖板古镇群落等,其所辖区市县的历史景点和各乡镇的人文景点多不胜数。民俗文化多样及特产风物丰富,南平温润的气候,青山绿水环绕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物产,使得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山区民俗文化。如武夷柴头会,蜡烛会,樟湖蛇节等,建瓯的挑幡,政和东平镇的跑龙赛等,都极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丰富物产主要有:建瓯锥栗,建阳桔柚,浦城桂花,武夷四宝(东笋、南茶、西鱼、北米)等,当地居民经过长期的生活饮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吃美食文化,如邵武包糍,建瓯板鸭,建阳五香卷,武夷苦槠糕,峡阳桂花糕等。自然景观优美,南平是山水森林城市,闽江上游的生态屏障,近代诗人郭沫若赞其为“山围八面绿,水绕二江青”。有如武夷山,延平茫荡山,建瓯归宗岩,建瓯万木林,武夷天池等。人文文化艺术景观繁荣,南平地灵人杰,历朝相对安定,所以人才辈出,文化艺术繁荣。如南剑戏、南词戏、四平戏等,乡土诗文(《过剑南双溪楼》、《咏溪源》、《道南书院碑记》、《四贤书院记》等);南平四贤文化;红色文化;以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方言等。   南平乡土文化资源可谓遍布各地市县乡镇。亭台楼阁,屋宇庙堂,青山溪流都可能深藏着诸多的知识,各地学校完全可以根据实际实地取材,有经济实惠的优势。但山区环境的相对闭塞又让诸多的文化深埋于历史不为学生所用,因此本地教师更需要用适合的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走入闽北乡土文化,走进语文内心。   二、融情于乡土,凝情于课堂――利用乡土文化组织教学的形式与方法   乡土文化既超出课本知识,又可融于课堂,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尤其是在写作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在实施建议中也要求选修课要“侧重于实际应用”,“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由此我们在利用乡土文化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渗透课堂――拓展延伸,巧妙搭桥――联系课内外,见缝插针――开发第二课堂阵地,把乡土文化渗透于课堂知识中,把语文课堂搞活,让生活知识植入学生心里。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目标,我们可以依据课本相关课时,有针对性、分目标地组织学生学习乡土文化知识,加强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组织语言交流领域的学习   语文其实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语言的学习伴随学生的一生,如果能够在课堂内外组织学生利用乡土文化进行语言交流的教学,就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   很多学生对乡土文化是熟悉而陌生的,学生虽然每天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却对本地域的文化不甚了解。比如我们的学生对学习语言规律缺乏兴趣,并不了解闽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