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金融与财政支农的经济效应川渝例证-经济学家-西南财经.PDF

我国西部金融与财政支农的经济效应川渝例证-经济学家-西南财经.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西部金融与财政支农的经济效应川渝例证-经济学家-西南财经

DOI:10.16158/j.cnki.51-1312/f.2010.11.012 经济学家 …… 2010. 11 我国西部金融与 财政支农的经济效应:川渝例证 1 2 徐 芳 星 焱 □ ( 1.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 10074 ; 2.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 10074 ) 利用川渝经济圈1985—2008 年的时序数据,对金融、财政支农的经济效应从农村产值、粮食产 量、农民收入三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金融支农对农村产值增长、粮食增产、农民增 收均具有显著的长期经济效应,并与农民增收之间短期因果关系紧密; 财政支农对农村产值增长、粮 食增产具有经济效应,对农民增收则效应微弱; 同时,以市场主导的金融支农效率高于以计划主导的 财政支农效率。在分析实证结果原因的基础上,就我国西部金融、财政支农如何发挥更大作用提出建 议。 关键词:金融支农;财政支农;经济效应;川渝经济圈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F8 A 1003 5656 20 10 11 0080 10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我国西部的 三农 发展却面临着城乡二 元结构和东西部区域经济失衡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剪刀差 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1985—2008 年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由 1. 86 升至 ,并在 — 年间始终保持在 倍以上。另一方面,在区位优势、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等因素 3. 31 2002 2008 3 的合力下,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西部相对滞后很多。 — 年间,我国东部 占全国比 1978 2008 GDP 重由 上升至 左右,西部由 下降到 左右,东西部人均 之比则由 上升至 。 47% 60% 20% 16% GDP 1. 8 2. 4 ① 根据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 ) 和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 ),我国 Ragnar Nurkse 1953 R. R. Nelson 1956 “ ” 西部地区 三农 发展中所面临双重困境的根本原因是资本稀缺所引致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投资水平过 低。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这种资本稀缺有着深刻的制度因素: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财政和金融 信贷主要服务于国家意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资本积累并没有广泛投入于自身扩大再生 “ ”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