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好问性格和散曲史地位再认识.docVIP

关于元好问性格和散曲史地位再认识.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元好问性格和散曲史地位再认识

关于元好问性格和散曲史地位再认识   摘要:旧有的文学解读思维遗存和文体割裂研究意识,致使对元好问性格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如认为元好问庄重严肃、不苟言笑,其实元好问性格幽默豪爽、爱戏谑调侃;关于元好问的散曲史地位,一般认为元好问是最早作散曲之人,其实这一评价还有待商榷。再如,有人从元好问作品中的“倡优”“傀儡棚头”等词语判断其戏剧观念,也有待探讨。只有回归文本,对其各体文学进行通观性研究,才能对元好问的性格、散曲史地位以及是否涉及戏剧观念进行客观评判。   关键词:元好问;性格;散曲史地位;戏剧观念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7)07-0134-03   关于元好问的研究,学界尚缺乏对作家整体关照等局限,致使对其性格的认识有偏差,对其散曲史地位的评价也有待商榷。   一、元好问的性格新探   提起元好问,人们多想到“文坛巨擘”“一代宗工”等词语;对其诗歌创作,多关注丧乱诗。在对其性格特点的挖掘中,一般认为元好问是庄重严肃、不苟言笑的。其实,这是今人的主观看法。事实上,元好问是一个豪爽不羁、爱戏谑调侃、幽默逗趣的性格外向之人。雷渊在《同裕之钦叔分韵得莫论二字》中,记录其侃侃而谈时的情状为“嘲谑及俳语”“高啸及邻垣”;元好问自己的词作《与钦叔饮》记录了他“闭户轰饮,邻屋厌歌呼……知我是狂夫”“礼法略苛细,言语任乖疏”因狂饮高呼引起邻居不满、不拘礼法、言语怪诞。据王恽《玉堂嘉话》(卷七)记载,元好问与朋辈张炜文相谑等事的资料,均可使我们切实感知其幽默、风趣的一面。另外,我们读其作品,还可找到一些例子。如其《续夷坚志?贞鸡》载:“房?希白宰卢氏时,客至,烹一鸡。其雌绕舍悲鸣,三日不饮啄而死。文士多为诗文。予号之为‘贞鸡’。”①时人对此事多诗文唱酬,已不得其详。元好问以“贞鸡”为号,在当时友人之间的谈资中,聊叙奇闻怪事,无疑增添了几分风趣,也可见其性情。又如其词《眼儿媚》写其子叔仪儿时之事:   阿仪丑笔学雷家,绕口墨糊涂。今年解道,疏篱冻雀,远树昏鸦。乃公行坐文书里,面皱鬓生华。儿郎又待,吟诗写字,甚是生涯。②   父亲看儿子写字、背书情形,若按一副学究之人去看,应感到欢喜,或有所寄托。然元好问却不同,以儿子的天真情形,联系自己劳形文书,老而无用。两相对照,在调侃中自嘲,其风趣性格得以显现。又如,与李白借酒浇愁表现失意惆怅不同,元好问诗歌中的“酒”意象,多用来调侃、戏谑。如其《此日不足惜》中有“此日不足惜,此酒不可无。太虚为室月为烛,醉倒不用春风扶”。“举手谢浮世,我是饮中仙”(〔水调歌头?缑山夜饮〕)在洒脱中,又间杂戏谑之笔。元好问性格有豪侠一面,在诗歌中,也有突发豪语的洒脱豪放之语。如“翰林风月三千首,乐府金钗十二行。佳节屡从愁里过,老夫聊发少年狂。”③又如其《仙人词》:“一笑拂衣去,嵩顶坐垂钩。”颇有几份仙气,为人飒爽、豪放,跃然纸上。   收稿日期:2017-05-1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元代雅俗双栖作家研究”(14BZW068)。   作者简介:张艳,女,南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讲师,文学博士(南阳473061)。   总之,若通观元好问诗?~、散曲、小说,打破文体之间的壁垒,我们会发现元好问作为一位饱学大儒,并非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严肃之人,而是有其幽默、豪侠、爱戏谑的一面。元好问性格被误读的原因,主要在于旧有的文学解读思维遗存以及由此产生的文体割裂研究意识。   以前学界对元好问的乐府诗,多从丧乱角度去解读,而忽略其乐府诗本身能歌的特点。以元好问代表作《续小娘歌十首》相关解读为例,20世纪80年代,黄清士指出该作品:“为《元遗山诗集》中仅见的模仿民歌格调的作品……作者身丁亡国之痛,复催羁继之祸……诗人在愤激之余,写成《续小娘歌十首》。”④20世纪90年代末,李正民指出:“遗山诗中成就最高,影响深远的是他描绘人民遭受离乱,抒写亡国破家之恸的丧乱诗。在他的乐府诗中……写得最为深切感人且又影响较大的是《续小娘歌十首》,这是元好问丧乱诗的代表作之一。”⑤新世纪以来第一个十年,学界对此诗关注也多在丧乱主题研究基础上加以阐释。如齐存田《遗山诗词赏论》称:“组诗第一首……显示出金国男女被掳掠拘役、千里跋涉的痛苦和深深的哀怨。”⑥林庚等《中国文学简史》称元好问“金亡前后,曾作了大量丧乱诗……他的《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续小娘歌十首》等记叙蒙古灭金时的所见所闻,可称一代诗史”⑦。这种阐释更加强调了其诗歌的丧乱主题,而不再涉及仿民歌的特殊性。2013年,胡传志《宋金文学的交融与演进》一书中提及《续小娘歌十首》与南方歌曲的关联,并点出元好问写此诗时对政权的态度,可以说还是依据丧乱这一主题来加以阐发。⑧   元好问的乐府诗是可以唱的,如其《续小娘歌十首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